█ 楊士進副教授得獎感言
文、圖◎楊士進副教授提供
首先感謝臺大機械系許多老師這幾年來的支持與提拔,從2015年剛回臺灣之後,系上前輩老師無論在經費、儀器或者是學生,總是給我最實質的支持。尤其是顏家鈺院長、楊燿州主任、李綱、蔡孟勳與蔡曜陽教授,都是後學實驗室草創的幫助者。也感謝科技部電力學門老師的支持,電力學門就像是我研究的第二個家,讓我這個機械人在幾乎是全國電機系老師所組成的社群,依然能夠獲得充分的栽培,尤其是北科大楊勝明、中山劉承宗與臺科大劉添華這些前輩教授,至今還是跟我一起進行研究合作。最後感謝本系馬達實驗室這四年來陪我一起研究的學生,每年看你們上台報告與國外學者對談,學生有成就感,老師也會有成就感,這應該是從事教職最大的樂趣。

█ 美國Baltimore ECCE研討會報告 (2019)

█ 葡萄牙里斯本IEOCN研討會(2019)

█ 美國Portland ECCE研討會(2018)

█ 韓國晉江S2PC研討會(2018)
█ 感謝企業長期資助
也感謝外面許多廠商的長期資助,讓我有充裕資源進行研究,尤其是Gogoro Powertrain團隊從我2015年到校後到現在,持續資金以及軟硬體贊助,以及工研院機械所和群光電能皆超過4年以上的長期合作至今,耐心等待讓實驗室的成果慢慢茁壯到商品化。最後也感謝奈美電子,過去這幾年到現在每個禮拜跟我在實驗室進行天馬行空的超高速馬達專案,種種的挫折讓我學習到學校研究跟商品化之間種種需要克服的間隙。
█ 想要勉勵自己和實驗室同學的話:
1) 多樣領域學習:多領域的學習絕對是增加自己競爭力的方法,在美國德州儀器工作期間,讓我深深了解到多領域學習的重要性,越是高階主管越能從單一塊晶片,了解IC設計、製程、演算法、SOC整合及成本多重領域種種關鍵問題,進而帶領團隊進行克服,做出跟別人不同的產品。
2) 一斗米的思維: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博士曾說過,他一輩子就只靠半導體這一斗米在賺錢,唯有專精深耕技術才能做出賺錢的產品,不管從事任何的研究,必須都要有恆心的持續努力,才能做出創新的產品。
3) 國際觀的視野: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是美國、歐洲與大陸,臺灣唯有持續國際化才有辦法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接軌,進而擁有富裕的社會。對於學術界工作的我,必需盡可能參加國際研討會,主動要求參與國際學術組織運作,讓自己與國際主流研究同步,改變臺灣與世界。
█ 楊士進教授學經歷:
1.臺灣大學機械系專任教師 (副教授2017/8~迄今; 助理教授 2015/10~2017/7)
2.德州儀器馬達實驗室研發工程師 (2011/9~2015/9)
3.美國威斯康辛電機機械實驗室研究助理 (2008/9~2011/8)
4. IEEE senior member and associate editor of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8~迄今)
點閱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