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系友/教師園地

3D 列印藥物

丹麥博士留學 X 3D 列印藥物

文、圖◎張天仁系友R99

 

生活在丹麥哥本哈根—幸福城市

    2018年秋天,歷經全力準備出國深造將近一年的我,終於踏出人生舒適圈來到丹麥展開博士班生涯,就讀位於哥本哈根北邊靈比(Lyngby)丹麥理工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DTU)的健康科技系(Department of Health Technology )。剛到丹麥的我,除了在研究上全力衝刺外,在生活上也逐漸體驗日照時數短、寒冷、風雨交加的北歐冬天。然而,經過一年的適應期,我開始享受這邊的生活,也對於丹麥有初步的認識。來到丹麥之前,我沒有太多的印象和了解,只知道這是一個雄踞幸福城市排行榜榜首多年的城市,同時也有高品質的教育系統、完整的社會福利、豐厚的工作收入,直到展開這邊生活後,首先讓我驚訝的是其歐洲第三高的物價(僅次於瑞士和挪威)和高額的稅收(平均每個月四十到五十百分比的基本所得稅)。總覺得會被這樣的財務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然而,丹麥透過這樣的稅收,建構一個社會福利和各方面制度較為完善的社會,能夠把資源適當的分配給有需要的人,避免造成社會過大的貧富差距。像是丹麥的醫療保健系統建構的很完整,所有在丹麥取得居住權的人都擁有一張黃卡,上面註記著個人的家庭醫生資訊,人人都能夠得到免費的醫療看診。與此同時,透過嚴格的醫療分層負責及藥品管制,丹麥能有效的避免醫療資源濫用及浪費的情形。

    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是一個美麗且富有新創設計感的城市,城市中散佈著湖泊,且有運河穿梭,保存良好的老房子和當代的特色建築在水岸旁比鄰而立,與私家小船和遊艇互相輝映出一種悠閒且愉悅的氣氛。寬廣的自行車道是哥本哈根的另一個特色,幾乎所有的道路都規畫有自行車道,每天上下班時間,大批的自行車通勤族傾巢而出,騎自行車是最盛行的短程交通方式,然而,每天騎乘十公里以上通勤的人也不在少數,每年五月還會舉辦以工作部門為單位的單車通勤量比賽,來激勵大家運動減少碳排放量。

 

哥本哈根著名地標 — 新港。雨過天晴後的彩虹印照在彩色斑斕的老建築上

坐落在運河旁,有黑鑽石之稱的丹麥國家圖書館

自由之城 — Christiania,在哥本哈根城市中,政府默許的一塊自治區。裡面住了許多藝術家,也充斥著嬉皮文化。當地居民自稱是一個不屬於歐盟的區域

參加臺北駐丹麥代表處舉辦的國慶酒會

丹麥職場文化

    在丹麥讀博士班也同時是一份工作,除了不用繳交學費外,每個月還有固定薪水;另外,也享有一年三十天可自由運用的休假。因此繳交高額的稅率也成了我應盡的義務,但是實際的收入仍然能夠支應當地的生活開銷。丹麥是個很重視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地方,工作時,大家會盡可能地提高效率,力求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內完成份內的事務。開會也講求效率,我所在的團隊中,大部分的會議都在一小時內結束,避免過於冗長或拖時間的現象發生,同時,會議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都很力求準時。一開始在丹麥工作的時候,覺得不太適應的部分是丹麥很不明顯的階級制度,相對於在臺灣工作時感受到明顯層層負責的制度,在丹麥則是平行展開。在臺灣工作一段時間後,常常比較習慣跟隨組織的方向去做事,而平行的階級制度雖然給予每個同仁有較多的自由,但同時也需要學會更獨立自主與思考。在這樣的職場文化驅使下,丹麥的上級老闆幾乎都不使用頭銜,而是直接稱呼名字拉近彼此的距離,如果沒有特別介紹,剛加入的同仁常常很難直接知道誰是管理階級的人。這樣的工作氛圍很自在,然而大量的溝通也成為維繫整個團隊運作很重要的一環。我所在的研究團隊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單位,一共有來自將近十多個國家的人,雖然主要都是使用英語,但常常免不了有很多的文化差異需要適應,因此,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有效的溝通成為我很重要的學習課題。而我們的團隊也很樂於透過舉辦各式課程和社交活動幫助團隊更加認識彼此,進而促使團隊能有更好的運作。

 

丹麥理工大學,健康科技系(Department of Health Technology)

觀察藥物載具在小腸表皮細胞及腸黏液上運動的情形

研究3D列印技術

    在丹麥理工大學,我的研究主題是開發一台高解析度的光固化3D列印機,用以進行口服藥物傳遞載具的打印製造。由於積層式的製造技術可以克服傳統製造瓶頸,如車床、銑床、光蝕刻等無法製造的形狀結構,在藥物載具的結構上能夠嘗試更多新的設計。透過這些結構設計增強藥物載具和腸黏液間的黏滯作用力來達到藥物控制釋放的功能,進而增加藥物傳遞率以及生物利用率。在丹麥的博士班教育很注重跨領域整合,因此除了在我本來擅長的儀器開發能力上發揮,也需要涉略藥學的領域和人體腸胃道系統結構的知識,對於機械系背景的我來說,確實是滿有挑戰的。但在學習新東西的過程中,也常常是很興奮也很期待。這幾年,3D列印在各個領域的研究和產業都相當被重視,不論是在論文發表的數量和產業投資金額都呈現高速的成長。特別是在藥物應用的領域,自從2014年第一款3D列印的藥物通過美國FDA的認證後,大家開始廣泛討論如何應用3D列印技術在藥物製造的流程上,加上3D列印有潛力達到客製化的生產,以及大幅的降低生產成本,並針對病人個體間差異進行客製化的藥物治療。儘管,依照目前嚴格的藥物管理法規來說,這樣創新的構想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針對病人的差異進行研究,並給予客製化治療和藥物製造已經逐漸成為一個研究方向趨勢。

 

參加Micro and Nano Engineering 研討會,展示自主研發的3D列印設備

    在這一年多的學習當中,在研究上和在文化生活的適應上常常不都是順遂的,有很多地方需要辛苦的克服,但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學習到很多,開闊了我很多的視野,也結交了一些國外的朋友。最後,我也要感謝目前在丹麥理工大學任教,同時也是我的共同指導老師—胡恩德教授,因為他的介紹和推薦,開啟了我人生這一段特別和精彩的旅程。Art editor Img

 

作者簡介 ------------------------

張天仁,2010級臺大機械碩士,黃光裕教授為其碩士班指導教授。2014至2018年於臺灣精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擔任資深工程師,主要負責半導體設備陶瓷材料的製程開發、產品管理、國內業務。2018年起於丹麥理工學院的健康科技系攻讀博士班,研究3D列印技術及口服藥物載具。

點閱人數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