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四梁舜勛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臺大舉辦的黑客松,我們的作品是「互動式電子口罩」,從心理學的角度思考戴口罩會為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設計出可以自由顯示的電子口罩,希望藉此改善疫情下人際互動和情感維繫ㄡ最後我們的作品獲得評審的青睞,得到 “Best Application”首獎以及聯發科企業獎。我們希望將這次比賽的經驗心得傳承下去,分享我們參加比賽的動機、設計過程、合作過程等等。

█ 最後領獎的照片
下定決心參加比賽
比賽有很多種形式,例如創業競賽、商業競賽.......等類型,這次我們參與的是技術性黑客松,希望可以透過比賽將課程的知識,應用在解決實務問題,當作是自我訓練和審核的過程。尤其身為工程科系的學生,並不一定有機會透過課程去驗證知識所學,有一些細節是要動手操作才會遇到,而參加比賽的過程,恰好就是很好的練習機會,於是大家就集結在一起把握這個機會。
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俗話說:「人對了,事就對了」,團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當初也不確定會做什麼題目,於是思考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之後,很幸運地找到志同道合而且能力互補的同儕。在取得比賽目標的共識後,我們透過每週定期的討論時間,慢慢推進作品的進度。過程也會有意見不合或摩擦的時候,尤其Team building的階段,共同意識還不夠強烈,進度不一定很快,但過了這段陣痛期,也就漸漸上了軌道。
最困難的莫過於題目的選擇
所謂的題目好壞可能是主觀的,我們在Brainstorming的階段盡可能驗證不同設計的好壞。我們主要考慮了三個面向,首先是比賽該年的主題,這次的MakeNTU大會主題是物聯網為主,人工智慧、機器人、雲端運算為輔,所以就從物聯網出發,在設計過程中再陸續加入人工智慧和雲端運算的成分,增加切合的程度;再來是個人的能力,雖然比賽可以提前準備,但是技能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如果挑選離自己太陌生已至於毫無概念的領域,在沒有適合隊友輔助的情況下,往往最後完賽的作品完成度不足,考慮到實際情況後,我們做的是嵌入式裝置;最後是題目的目的性,工程往往是為了解決某個實際的問題,最難的往往是定義問題本身不能是假議題,也要能構思出一個適合的工程設計去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我們利用設計思考、Value proposition canvas等設計工具進行評估,最後反覆琢磨出最適合的方案。
執行時考慮的種種問題
專案管理可以幫助團隊朝向穩定的方向前進,包含了維持目標進度、團隊合作的彈性,確保目標與執行是一致的。不論是會議記錄、訂定每週進度,或是訂定詳細分工的內容,沒有一個絕對的專案進行方式,但過程中不斷嘗試和修正,慢慢找到方向。
比賽前我們開過六次會議,開會後各自學習需要用到的知識,以及確定詳細的設計,實際比賽的時候就專注在將作品實作出來,比賽中另外又開了五次會議,主要是確認實作進度和最後Presentation的進行形式和細節。

█ 熱鬧的比賽現場
在比賽中奮鬥到最後一刻
相較於商管學院的課程,理工學生比較少機會練習在台上表達的機會,所以希望藉由這次實戰經驗,累積未來的實力。我們在簡報、App呈現、作品都有仔細的規劃,儘管功能不齊全,也都以「讓觀眾能夠理解」為目標。
簡報是讓聽眾暸解大量資訊最好的媒介,比如圖表、圖片、條列項目等不容易用口頭介紹的內容,又往往是最容易被吸收的部分,在製作上我們力求精簡、易讀,藉由搭配短篇幅的口語表達講解重點,拉住聽眾的注意力。由於前一天沒有充足的睡眠,受限於當天的精神狀況,其實並不是最好的演練,為此還將重點標記在簡報上,避免在忘詞時找不到下一個切入點,導致Presentation中斷。
不一樣的體驗

█ 暫時性的產品雛型
比賽的過程可以學到很多常規課程以外的經驗累積,跨出現有的能力範圍挑戰各式各樣的可能性,我認為最大的收獲除了能力的累積,還有和一群比自己優秀的人共事的經驗,是大學時期難忘的回憶。

█ 活動圓滿結束
點閱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