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系友
1970年4月,阿波羅13號太空船在飛往月球途中發生爆炸事故,太空船嚴重受損,並且失去了大量氧氣和電力,三名太空人面臨到生死存亡的處境。他們使用登月艙作為救生艇,在極端險惡的條件下與地面人員通力合作,最終順利返回地球。雖然這次任務沒能成功登月,但以絕佳的應變化險為夷,所以被稱為「成功的失敗」。
救援行動舉世矚目 不同凡響的失敗任務
阿波羅計畫總共啟動七次載人登月任務,其中六次成功,唯一失敗的一次就是阿波羅13號。1969年夏天,阿波羅11號達成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壯舉,受到全世界關注;四個月後,阿波羅12號再次成功登月。以科學探勘的目的而言,這兩次任務是準備工作,證明了人類有能力踏上月球並且平安歸來。到了阿波羅13號,才真正要開始著力於科學研究,預計降落在月球上更有探勘價值的地點,航行難度也更高。
可惜的是,一般人不容易理解科學探勘的意義,1970年春天準備第三次登月時,社會大眾對此已經沒什麼興趣了。發生意外之後,任務演變成備受關注的救援行動。營救的過程跌宕起伏,像是在解一道有重重關卡的難題,既要嚴格節約用電,又得確保太空人的維生條件,還必須操縱受損的太空船、精細地調整航線,這一切都有賴於上天下地兩方緊密配合。太空船在遠離地球超過三十萬公里之外發生爆炸,最後竟能返航,簡直不可思議。
文武雙全 征服太空的現代麥哲倫
太空計畫匯集了數量龐大的人才,有頂尖的工程師打造硬體設備,有地球上最聰明的頭腦掌管控制中心;太空人更是萬中選一的菁英分子,他們具備非常優異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受過精良的訓練,同時身兼飛行員、工程師、科學家等高度專業的角色。美國政府最初挑選太空人的時候,找上了軍方的試飛員,他們專門測試新型戰鬥機,既擅長飛行,又敢於冒險。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曾經坦言,當年執行首次登月任務時自己認為只有一半的機率成功返航,他是抱著這樣的覺悟啟程的。這種向未知領域前進的精神和不惜付出性命的勇氣,堪比大航海時代的偉大探險家。
阿波羅13號指揮官洛威爾(Jim Lovell)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總共執行過四次太空任務,在加入太空人的行列之前是經驗豐富的海軍飛行員和教官。他從小嚮往太空事業,一心想在退役前完成月球漫步的壯舉,可惜最終失之交臂。這種惋惜之情一般人恐怕難以體會,倒是與奧運選手有望奪得金牌卻意外落敗的情形有些相似:第一,能有機會挑戰人類極限的目標,已是人中豪傑。第二,接受高成本且長時間的嚴苛訓練,不論專業技術或身體健康都必須保持在絕佳狀態。第三,一旦達成目標,必然名垂青史,但生涯只有少數幾次機會。
地緣政治對抗驅動 開啟太空探索一甲子
人類從上個世紀中葉飛離地球,進入太空時代,到今天已經有大約六十年了。兩次世界大戰促進許多新技術的問世,成為太空探索的重要基礎;而在冷戰格局下,強烈的競爭意識驅使了美國和蘇聯兩大強國努力發展太空事業。
載人登月這項成就被塑造成所謂「太空競賽」的聖杯,而美國是最終贏家,這樣普遍的認知可說是西方主流文化宣傳之下的結果。太空探索本無終極目標,美國後來居上而成績斐然,但嚴格來說這場美、蘇兩國的競賽輸贏難論。攤開紀錄,「輸家」的成就其實極為可觀,例如發射人造衛星(1957年)、探測器登月(1959年)、將人送上地球軌道(1961年)、太空漫步(1965年),這些重要的里程碑都是由蘇聯率先達成的。
1972年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登月之後,探索太空的事業並沒有停止,開發重點從一次性的飛行轉移到可重覆使用的硬體,國際間也從相互競爭走向合作。幾十年來,出現了太空梭、哈伯太空望遠鏡、國際太空站以及各種無人探測器等精彩的發展。然而,直到今天,人類再也沒有飛到比阿波羅計畫時期更遠的地方了。
嶄新的太空時代 人類或將再次踏上遙遠征程
近年來太空發展變得愈來愈有看頭,中國已躋身強而有力的競爭者之列,美國新設太空軍為獨立軍種,俄羅斯、歐盟、日本和印度等國也都有所規劃;以SpaceX為代表的民間企業開始大放異彩,這表示太空探索不再只由政府主導,而進入了商業化的時代。現在人類不但興起再度登月的念頭,甚至可能在不久之後飛向更遙遠的火星,太空時代似乎即將迎來全新的輝煌成果,大國之間也很可能重演激烈競爭。
遠赴太空探險,是可能要賠上性命的。如今科技水平比起半個世紀前固然有很大的進步,但確保太空旅行的安全依然是艱難且充滿風險的工作。如果在太空中面臨生死存亡之境,而能夠全力以赴戰勝死亡,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探險家。從這個角度來說,阿波羅13號可以算是數十年來的太空計畫中特別亮眼的成就,在今天這個嶄新的太空時代,相信它也能帶給人們很大的啟示。
參考書目:
1994年,阿波羅13號指揮官洛威爾和作家克盧格(Jeffrey Kluger)合作出版回憶錄《阿波羅13號》,隔年同名電影上映,是一個以暢銷書改編成賣座電影的成功案例,也使得阿波羅13號的故事普及化。2020年12月,這本書的中譯本在臺灣由五南出版社發行。
作者簡介:
顏安,2015台大機械學士、2018台大機械所碩士,莊嘉揚教授為碩士班指導教授。
2017-2018曾赴日本名古屋大學交換留學一年。
2018-2019在國道公路警察局第六大隊服義務兵役。
現任職於日本近畿車輛公司設計室,主要參與海外案件的車體設計和技術支援。


█ 作者顏安
與阿波羅13號有關的圖片:
以下圖片來源皆為NASA的免費線上資料庫。https://images.nasa.gov/

█ 官方發布的阿波羅13號太空人合影

█ 阿波羅13號是重要的科學探勘之旅,徽章上印有拉丁文格言「知識來自月球(Ex luna scientia)」

█ 阿波羅13號指揮官洛威爾在受訓期間的樣子

█ 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發射

█ 救援阿波羅13號的過程中,控制中心裡眾多控制員積極商討對策

█ 從阿波羅13號上拍攝的月球樣貌,可以看出巨大的隕石坑

█ 從阿波羅13號上拍攝的地球樣貌

█ 爆炸將服務艙的外板炸飛,造成太空船嚴重受損

█ 1970年4月17日,阿波羅13號歷劫歸來,指揮艙落在南太平洋的海面上

█ 洛威爾看著報紙頭版,內容是阿波羅13號平安返航的新聞

█ 五南出版的《阿波羅13號》中譯本封面
點閱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