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特別報導

務本踏實 產學研的擎旗手

陳復國教授

   

    陳復國教授,民國66年畢業於本系,民國75、78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工程碩士及博士。民國80年返國到本系任教迄今30年。研究領域有塑性力學、金屬成形、有限元素分析、電腦輔助模具設計、結構強度分析等,在產學研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高手如雲 強中更有強中手

 

    身材高大總是面帶和藹親切笑容的陳老師來自臺南府城,從小學到臺南一中,規矩自律、努力念書,一路都很順遂。進入人才濟濟的臺大後,赫然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尤其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同學,不但對課業專注,全力以赴,課業以外如聯誼、牌藝、社團、舞會…等活動也同樣有活躍地表現。在臺大資源豐沛、學風自由、廣納百川的環境下,強才倍出,除了基礎學科的養成外,同學在不同面向所展露的各項長才,對訝然於強中更有強中手的陳老師有很大的影響,學習的態度也更加的謙虛。在美國攻讀博士時,班上近20位居於加州灣區的同學還相約辦了10年重聚的同學會,至今仍透過通訊群組維繫彼此的好情誼。臺大另一個讓老師印象深刻的是偌大的校園,雖然當時校區邊界僅到機械系舊址志鴻館,陳老師笑說:「校園真的很大,進臺大一個多月了我都還會迷路」,而當年授課的老師,例如與學生互動親近的周賢福老師等大多都已退休。

 

中鋼精神  終生受用

 

    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陳老師原本通過筆試和面試,錄取了位於中山北路的大同公司總部,擔任電鍋課工程師,但後來順著臺南父母希望他回鄉的期盼,68年便轉職頗負名聲、待遇很好的高雄中鋼公司服務,陳老師笑說「頂著臺大的光環,還真是沾了臺大的光」。中鋼公司很信任臺大機械培養出來的學生,優先錄取前去面試的10多位同學,部門主管詳盡說明第一階段建廠工程及第二階段擴建工程的工作性質,同學們泰半選擇了機械、機具實務進行活絡的一期建廠工程,輪到陳老師挑選時,因開缺名額限制,已別無選擇的被分派到擴建工程;但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安排,雖然有著臺大畢業的優勢,看似有趣的現場工程,卻需要憑藉實務經驗才能有效運行,這使得缺乏經驗的同學們屢屢受挫,反觀擴建工程,一切都是全新開始,由單位資深主管及一、兩位資深工程師,帶領著所有年輕工程師一起從頭學習。「在中鋼我很幸運遇到了非常好的主管,不僅工作上不遺餘力的仔細指導,當屬下犯錯,在訓誡前就會先將責任一肩扛起,非常有擔當,這樣的企業文化也是讓我在中鋼長時服務5年半的原因」。

 

    陳老師說當時有2位擔任主管要職,臺大機械系第一屆畢業的學長,他們與人稱「趙鐵頭」的中鋼董事長趙耀東,樹立起非常良好的典範,尤其趙董事長與大家一起用餐時,常會鼓勵大家對工作務必要認真投入,揚棄「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陋習,建立「多做不錯、少做多錯,不做全錯」的觀念。在中鋼,只要是對工作認真投入,品格端正,若不是惡意的初次犯錯,都是可以被原諒的。有次真的有同事非蓄意犯錯造成公司為數不小的損失被原諒,「不是故意的錯,不算錯」的原則,也給了陳老師凡事認真投入、要有passion,不怕做事,勇於接受新挑戰的啟示。

 

實事求是 使命必達

 

    另一個重要的啟發就是凡事都要按部就班,穩健紮實、實事求是。擴建初期,從與國外廠商討論交涉購買設備,現場從一片荒地開始整地、打樁到建設廠房、學到相當多的土木相關知識,為了擺放體積龐大的機器設備,地基必須綁上足量的鋼筋來承重,而鋼筋的大小、數量、綁接要求都必須一絲不苟,機械出身的陳老師當起了土木監工,雖不懂設計但看得懂施工圖,他以軟性但堅持的態度、要求工人實事求是,不容許貪圖方便,偷工減料,包商只要看到是陳老師監工,就明白不能討價還價,老老實實的按圖施工。除機械、土木外,又跨足化工領域,數量上千的氣壓、油壓管,必須洗掉焊接時殘留在管內的焊渣,在非常乾淨的狀態下才能跑空氣,在液壓缸裡跑液壓油。起初洗管是以幫浦從頭通到尾部再經過濾器篩選,在規定的尺寸下看不到顆粒為檢測標準。但這樣的方式洗了數月成效不好,主管決定改以酸洗方式,並指定非化工背景的陳老師負責,「主管交代你就是相信你有這個能力,你不能找藉口說你不會做,只能盡力去做,抱著使命必達的決心,才能將事情做完善」,陳老師拋下惶恐開始積極投入研究各種酸洗與職安相關知識,全力達成任務。

 

    由於中鋼有美鋼顧問,也向日本、德國、法國購買機器設備,常會接觸到很多國外工程師,公司也提供派任到國外受訓的機會,「這不僅培養出我的國際觀也對後來出國留學幫助很大」,當時同期進中鋼的同學服務4年半後決定赴明尼蘇達留學,歡送同學時,陳老師突然興起一股失落感,便請同學將考試資料留下,積極準備起托福考試並順利申請到了UC Berkeley,同一時間陳老師也獲得中鋼第一屆僅5個名額公費留學2年的機會,恰巧的是UC Berkeley也是美國工程學院院士的 Prof. Kobayashi到中鋼訪問,與陳老師相談甚歡下表示願意擔任他的指導教授提供全額獎學金,經執行副總三次慰留,只好變通以留職停薪方式去UC Berkeley深造,唸了一學期後幾經思量,還是選擇離開對他影響甚深的中鋼公司,雖然同期的同事現在已是中鋼高層,但是陳老師說「既然做了選擇,就要相信自己的決定是對的,不要做無謂的後悔」。

 

頂尖大學 知名企業 開拓國際視野

 

    在UC Berkeley,擁有更多絕頂聰明的教授與學生,剛開始陳老師不解Group meeting時同學大都絕對聽從教授的指導,他曾質疑教授的研究指正,教授說「你再這樣做下去,之後就會有問題」,後來果不其然出現教授所預見的困難,從此他虛心接受指導,順利的在4年半內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正沉浸在舊金山宜人氣候、學業順利、生活輕鬆無虞環境中的陳老師並不想太早畢業。但因為很快就獲聘位於密西根,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mpany (GM)開發部,只好在78年展開了他的第二份工作。GM公司規模雖大,但制度十分完善,分工精細、方向明確,做事要求紮實,除待遇優渥外,給員工的安家搬遷費也非常大氣,各方面都不負美國第一大公司的格局與氣度。「在中鋼與GM所學到的工作經驗,是我往後能持續在鋼鐵業與車輛業保持密切產學合作很重要的原因」。在工業界大展長才的陳老師若不是父母殷切的回國期盼,從來也沒想過要轉任教育界,他稟明父母倘使無法在臺大擔任教職,將繼續留在美國發展,孰料一經申請,很快就接到臺大敦聘,想到自己曾說要留在工業界絕對不申請教職,「我和太太說,有時話真的不要說得太早太滿」,他放棄了高薪和綠卡,謝絕了GM多次慰留,80年舉家返國回母系專心任教。

 

    任教30年間曾多次有機會跳槽業界及法人單位,陳老師都不為所動,毫不猶豫地婉拒,因為他喜歡臺大這個教學研究環境,享受作育英才,帶好學生的成就感。他進一步體認,再困難的學科自己都有辦法理解克服,但是要教得清楚讓學生聽得懂,又是另一門需要非常投入與專心的學問,除了本身對學科要很熟練外,更要花費非常多的心力和時間全心投入,要把一門課教好絕對要花時間,一學期開一門新課勢必佔去大部分的時間,所以陳老師建議系上,對面臨5年升等壓力的新進助理教授,應當要減輕他們的teaching load

 

腦力激盪 激發學生創意

 

    回憶初期教授材料力學時,為了想讓學生學到更多,一學期3至4次的考試甚至加課,幾乎都安排在晚上,學生也都認真配合,「用心教學,得到學生真正吸收了解的互動回饋,是教書過程中除了成就感外的另一份滿足與快樂」。再一項很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創意。陳老師舉例他在研究所開設的選修課「有限元素法」,每次都有約60人修課,只要留在工程界職場,無論是做研究或在工廠,這都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除了上課,還利用晚上加課電腦上機操作,在作業、考試之外,還要2-3人一組自訂一個能利用有限元素法解決的題目,並做出書面及口頭的計畫報告。「我教這門課10年以上,每屆同學自訂的題目包羅萬象,出人意表,超乎想像,臺大學生真的創意十足,而設法激發出學生的創意也是老師的職責」。又舉例在擔任系友會總幹事時,商請系友會理事長贊助舉辦創意競賽並提供獎金,配合校慶杜鵑花節在體育館進行比賽,也承蒙前系主任黃美嬌老師全力協助及設計組老師幫忙給予題目及指導,當時報名參賽隊伍相當踴躍,學生無不將課堂所學,應用市面上各種最新控制、感知器等工具,組裝成參賽作品,不僅是老師,就連前來觀賽,曾經質疑孩子是否真為競賽忙碌夜歸的學生家長,看到孩子將各種複雜的零組件完整做出成品,都感到非常高興與感動。

 

產學鏈結 與國際接軌

 

    在帶研究生方面,「就過去在業界所得到的實際經驗,我們學工程的一定要將所學落實到實際運用才有價值」,老師有一半以上的研究計劃都是與產業界及法人單位合作,這些先進的廠商提供研究計畫經費,明確訂出符合產業界的希望與需求,進而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同步,學生們也更能確立研究題目的實用性、價值性及貢獻度,再者,實務無法單靠理論推導解決,必須仰賴有效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老師嚴格訓練學生從分析問題,搜尋資源,找出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並經過實際驗證,提供研究貢獻與價值,逐步建構起學生清晰的邏輯觀念。

 

不只是「做」 更要「做好」

 

    「開始時為了求好心切,開的課程有時會當掉約三分之一班的人數,非常嚴格」。但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老師認為不能再用過去的環境來衡量現在的學生,應該與時俱進的調整評量標準,尤其現今網路活絡,科技一日千里,大量資訊的噴發,多元的學習管道讓一日只有24小時的學生,必須重新調整分配學習的比例,無法隨時配合老師的夜間加課。老師提醒同學們雖然對課業的專注及成績的要求降低,但是基礎學科的基本功一定要認真投入與紮實學習,培養任何領域都不可或缺的邏輯能力。老師舉例被學生質疑開課佔比略重的工程數學在職場上的運用率,他回答學生數學是科學之母,也是鍛鍊邏輯觀念的重要工具及扮演各領域解決問題的重要角色,所以一定要好好地用心學習,並訓練自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邏輯觀念的各項能力。其次要有創新的思維,要相信自己有創新能力的信心,避免人云亦云,要多面向的周全思考,訓練思辨與批判,不但要「做」而且更要「做好」,凡事不自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現實的社會,苦勞只有在你建下功勞時才能為你加分,否則苦勞在企業主眼裡只會被殘酷的認為是在浪費公司資源,唯有找出正確方法,有效解決問題,提出具體貢獻才會被認可。而人格正直(integrity)、熱情投入(passion)、創新思維(innovation)則是在職場工作的重要條件。

 

機械之光 學生感激的人生導師

 

    陳老師這2年更連續榮獲109學年度宗倬章先生講座及2020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金屬冶煉類)的殊榮,展現超群的專業實力,憑藉著本身的專業學養以及在業界所累積豐富、前瞻的經驗,他很有自信的說:「如果同學做研究時徬徨無所適從,不妨就聽從我的指導,雖不敢期望是最好,但希望同學以後不會輸給別人」。老師總謙虛的將獲獎歸功於實驗室團隊的共同努力,但老師更希望青出於藍,期望同學能有進一步更創新的研究。不僅是專業,教學上他也不遑多讓,曾五度獲得教學優良獎,來自於30年來如父親般對學生的殷殷關懷,白天課業上的嚴格指導,晚上還常到實驗室關心叮嚀著生活與健康,全方位的照顧他們的課業與身心靈,讓學生們充滿感謝的表示,陳老師不但是學業上的導師,更是他們人生裏的重要導師;陳老師也感謝臺大提供的教學環境,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這30年來的教學與研究讓他得到了很大的快樂與成就感。

 

    謙和親切的陳老師不僅照顧學生也很照顧系辦同仁,深受大家的愛戴,在臺大機械全心奉獻30年,他開始思索規劃未來的退休生活,凡事都認真投入的他,必定也能將未來規劃的精采可期。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2007年攝於慕尼黑

Art editor Img

  2011攝於北愛爾蘭開會期間

Art editor Img

  2014年攝於AMSTERDAM 開會期間

Art editor Img

  2020年榮獲宗倬章先生講座(左一為陳復國教授)

Art editor Img

  2020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右一為陳復國教授)

Art editor Img

  2020年實驗室成員(中間為陳復國教授)

 

點閱人數網站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