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特別報導

林新智教授 奠基於機械 躋身材料杏壇

文◎袁蕙芸 / 圖◎林新智教授提供

 

    林新智教授,民國74年畢業於本系,民國78、81年獲得臺大材料所碩士及博士。畢業後隨即到逢甲材料系任教,民國84年通過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前往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進行訪問研究一年,返國後曾擔任逢甲大學理學院秘書及材料系系主任等職務,民國93年應聘回到本校材料系任教,並於民國105-108年擔任材料系系主任。博士畢業後迄今教學研究共29年,研究領域相當多元,有鋼鐵材料、輕質金屬、金屬基複合材料、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金屬熱處理、表面工程技術等,並積極參與產學合作研發,在教學研究服務等各方面都有傑出表現與成就。

 

勤奮用功 注重學習效率

 

    林老師來自雲林縣的純樸農村,幼時因家境清寒而沒有念幼稚園,剛入學時課業跟不上同學,直到小學三年級,成績才開始突飛猛進,也深得老師們的喜愛,並曾擔任多年班長及全校升降旗典禮司儀,他說:「那個年代因為經濟環境不好,很多同學都赤腳上學,我也經常沒穿鞋子就站在司令台上帶著大家做晨間體操」。國中、高中時就讀鄰近的莿桐國中與斗六高中,由於鄉下學校課業頂尖厲害的同學較少,所以林老師的學業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國中時參加學校田徑隊,曾是該校一百公尺及二百公尺短跑的紀錄保持人,允文允武的他也因此當選全校模範生。

    由於家裡務農,他總是一邊念書,一邊幫忙家裡種田,老師笑說:「我很會種田喔,想說退休後是不是可以回南部家鄉種一些蔬菜什麼的」。那時候生活清苦,高中時,冬天凌晨三、四點他就離開溫暖被窩,跟著爸爸到西螺果菜批發市場賣自家種植的蔬菜,六點多再從西螺搭公車到斗六,距離大概有十幾公里。「那時候我爸爸偶而做點小生意,到街口擺攤賣竹筍,因為那個街口攤位是需要占位子的,我有時候一早就會到街口幫忙占位子,順便在那邊念書」。老家巷子裏在那幾年孕育出好幾個博士,林老師曾向一位鄰居請益念書的方法、這位大哥家境困難、經常三餐不繼,下課後都要到餐廳去幫忙端餐盤,卻很勤勉的念書考上了師大物理系,林老師向他學習到「善用時間」的觀念。除善用時間外,林老師更注重讀書效率,他舉例,「媽媽在清晨四點多叫我起床,那時候我們家二樓的房間,從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很遠很遠的路燈,清幽的環境,十分適合念數理科目,搭公車去斗六高中時,可在公車上背誦英文單字,黃昏時大家擠著搭公車,但他卻留在校園涼亭內念著國文及三民主義等文科,基本上就是要善用時間,且注重學習效率」。高中畢業後也考上國防醫學院醫科,但因為不太想當終生職軍醫,所以放棄醫學院而選擇機械系,他說:「斗六高中要考上臺大實屬不易,尤其前後幾屆無人就讀過臺大工科,所以學校特別幫我申請大學四年的勵學獎學金」,從小到大受到師長們的關心與疼愛,他懷著衷心感謝也因而相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學習機會。

 

學習成長 融入大學生活

 

    大學是林老師認為最快樂、最充實的時光,從純樸鄉村來到繁華的臺北城,初來乍到有點徬徨。進入人才濟濟的臺大後,赫然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羞澀加上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很羨慕同學,又會唱歌又會彈吉他,上台演講的時候台風也很穩健,另外還有很多同學會打橄欖球,主辦聯誼活動、舞會等一些鄉下孩子會感到怯步的活動,讓他覺得同學們都好厲害。到夢寐以求的臺大,當然也有著自己的夢想,住在宿舍時結識了非常多好朋友,課堂的學習、到圖書館讀書,慢慢也就融入了大學的生活。

    回想起到大學口吃宵夜、在傅鐘下談天吃西瓜的愉快往事,「我們很調皮,幾個同學起鬨去敲傅鐘,看到警衛來就趕快跑掉」。為了讓自己心靈成長,克服不敢講話的羞澀,他去參加了心理系舉辦的學習團體,訓練表達的技巧,也藉以更加瞭解自己,他說「瞭解自己非常重要,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進而規劃自己的未來及前途」。慢慢融入大學生活後,他加入慈幼會義光團,受到社團很多學長姐的關心,心靈開始有了依靠且慢慢的成長茁壯,更進而擔任斗六高中旅北大專校友會會長而開啟嶄新的生活。

    大學四年機械系課業壓力很重,舉凡五大力學、工程數學、機械製圖、機械設計等各種課程,都要花很多心力去鑽研,雖然學習機械系專業課程已相當吃緊忙碌,他還選修心理學、經濟學、文學等其他課程,畢業學分數多達164個,並常聆聽很多政經人文專題的演講,接觸多元面向,他讚嘆臺大真是個知識寶庫,也期盼在學的學弟妹能夠好好善用各種資源。「機械系訓練是很紮實的,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及作業」,周廣州、楊旺欉、黃振賢、劉正良都是讓他記憶深刻的老師,尤其是周元昉老師的動力學,每週3小時的課不但分散排在星期一、三、五的第1節,還讓助教提早10分鐘來考試,所以幾乎每天都在念動力學,機械系不但老師教學非常認真,同學們也都會互相鼓勵,讓他在大學奠立了深厚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服兵役,擔任第三十五期裝甲兵預備軍官,在屏東服役二年,不同於他人,他覺得當兵可以養成勇於挑戰,突破困境的精神,體驗男性本色的團體生活,出操訓練嚴厲的軍旅生涯苦中帶甜,讓人從文弱書生轉變為威武軍官,那時經歷的基地訓練、夜戰訓練、師對抗、支援屏東警察搜山、戰技測驗等,從中鍛鍊體魄,成熟許多,是人生中難得的體驗。

 

機械轉材料 增廣技能

 

    談到跨足到材料的契機,大學時期曾修過材料科學、黃振賢老師的「金屬材料」、潘永寧老師的「機械冶金」等課程引發了他的興趣,而且大學畢業時正值國家經濟發展快速,材料是新興工業科技,也被列為國家科技政策的重要發展領域,於是他一邊當兵,一邊準備報考材料研究所,機械系畢業的同學很受材料所老師的歡迎,他以優異的成績錄取,師承吳錫侃教授,研究形狀記憶合金。轉到材料領域一切都得重新開始,幸好機械系的嚴格訓練和紮實的學習基礎,讓他很快地跟上材料所同學的腳步,甚至名列前茅,其後,在吳老師的慰留鼓勵下,放棄英國劍橋大學提供獎學金的留學機會,繼續留在臺大攻讀博士班,在吳老師的殷勤指導下,不但發表了多篇國際性期刊論文,還成為材料所3年就獲得博士學位的第1人,這些都得感謝吳老師的栽培與指導,吳老師熱愛研究,治學嚴謹,不僅是他學習的榜樣,也是影響他選擇教職的原因。

 

樂於教學 理論與實務並重

 

    談到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逢甲大學材料系任教,博士班畢業後原本有機會到中鋼服務,但因為喜歡教學研究,且當時國立大學敦聘教授都以國外博士優先,所以就選擇到逢甲大學任教。當時在逢甲大學材料系的師資中,僅有他是臺大畢業的博士,因而特別受到關注與提拔,升等也順利,並在任教的第3年,報考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前往在材料領域頗負盛名的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進行訪問研究1年,師事後來返臺服務的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教授。老師笑盈盈說著赴美趣事:「第一次去美國沒有帶現金,只帶了5000美金支票,遇上飛機又誤點,直擔心萬一沒辦法搭上轉機該怎麼辦,從國際班機轉國內班機時,還走到誤以為是機場的停車場,讓我直呼美國真是太大了!」。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位於美國中西部的農業重鎮,偌大的校園,尖端的研究能量,讓他大開眼界,也見識到美國的強盛與富裕。

    在逢甲大學任教時,他本著勤於管教,善誘輔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所成長與進步,老師很稱許逢甲學生乖巧、聽話及尊敬師長的特質,擔任系主任時更常與系上老師共勉,他說:「家長願意將孩子送來逢甲,就是希望我們好好教育孩子,讓他們變得更好,畢業後能繼續升學或找到好的工作」,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逢甲大學在私校中辦學績優,材料更名列該校熱門科系。相較臺大學生的資質聰穎程度高,所謂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授課前必須特別用心準備,不斷自我充實,真材實料的內容方足以應付學生的諸多提問,讓學生信服,雖然教授科目較少,但花費在備課的時間卻更長,相對壓力也較大。除了授課之外,還要投注很多心力在指導碩博士生的論文研究及各項研究計畫的執行,所以日常也非常忙碌。他所開授的「金屬材料」和「金屬熱處理」等與機械材料相關的課程,吸引了很多機械系同學前來選修,課程本身除了具有和產業界相聯結的實務性外,更安排到裕隆的三義廠、保來得粉末冶金廠、振鋒公司、中科院材料光電所等實地參觀。

 

克盡職責 愛護學生 培育人才

 

    林老師擔任逢甲材料系主任時,積極向學校爭取經費、添購設備、改善研究實驗室環境,博得許多佳評。因應材料產業之迅速發展,於任內成立材料碩士在職專班,還將材料科學系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以符合國內外大學慣用之材料系名稱。他也是個「帶人帶心」的主管,系辦同仁得知他將返臺大任教,還不捨地難過落淚數日。在臺大2016年接任材料系主任時,他陸續成立材料系友會及國際應用材料工程碩士班,並爭取經費與空間、更新貴儀設備、打造國際化實驗室,還與日本、法國、芬蘭、香港等國之多所大學研究所簽訂各種合作協議及舉辦雙邊學術研討會,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另還向產業界振鋒公司募得100萬元協助籌建工綜新館工程,並與之成立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和本系陳達仁、李志中、徐冠倫等教授共同完成為期4年的研究計畫,成果深獲肯定。

 

築夢踏實 超越自我

 

    人生難免風風雨雨、林老師總以豁達隨緣的態度自勉,珍惜自己所擁有,凡事盡心盡力,自然樂在其中,他謹記著父親從小告訴他的:「門門有路、一枝草一點露」,鼓勵人只要努力打拼,就有生路,即使是小草,也有露水,讓它活下去。當遇到考試挫折或事情不順遂時也常以「松柏凌霜雪而彌勁,人生亦必經歷艱難險阻而愈堅強奮起」來鼓勵自己。林老師更進一步建議在校學弟妹要博學多問,除專業課程外,尚可多接觸學習有關法律、經濟、理財、文學、語言等各種學問,盡量開拓自我的視野,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或學習團體,對未來畢業步出社會必有助益,老師說:「大學時光非常珍貴,要發揮青春的活力,也可修修戀愛學分。臺大的學歷固然被社會高度肯定,但實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大學是專業學習的基礎,畢業後除非是繼承家業或有成熟的創業構想,老師鼓勵同學應盡可能繼續升學,而無論是否要在國內就讀研究所,或是要出國深造,皆應及早準備規劃,瞭解自己的興趣與人格特質,構築自己的人生理想,朝著設立的目標努力前進。所謂「築夢踏實」,達成自己的人生指標,他又說:「大學時代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時期,一定要好好珍惜大學時光 ,不要虛擲浪費光陰,迷糊度日,除了課業學習以外,多多參與活動,讓自己成長,培養良好人際關係,也許能因此找到人生伴侶,或是一輩子的摯友,亦或是未來職場創業合作的重要夥伴」。

    踏入職場後,老師也勉勵大家要好好努力與表現,社會各界對於臺大人通常都會高度肯定,也會賦予較高的職務責任與期許,只要肯努力耕耘,就會出人頭地,此外要克盡職責,好好經營人際關係,廣結善緣,對於前途發展或事業創立,都會有高度助益。當事業有成,則可懷抱更深遠理想,實現自我抱負,進而持續精進,超越自我而邁向巔峰境界。

    系上曾有同仁這麼形容老師:「林教授來自純樸的農村,個性溫和謙遜,懂得尊師重道,與朋友同學相處時都能誠懇以對,平易近人。由於林教授待人處事誠懇謙虛且熱心助人,如此的人格特質讓他得以廣結善緣,在學術界、產業界都有很多好朋友尤其是許多產業界老闆極樂意與他合作,也因此擴大他於多元領域的研究發展」,字字句句都貼切地勾勒出林老師平和踏實、謙謙君子的最佳寫照。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2011年參加國際會議攝於日本神戶

Art editor Img

  2001年參加國際會議攝於中國雲南

Art editor Img

  2016年 攝於日本東京富士山下

Art editor Img

  林教授(右八)2019年與實驗室同學聚餐 攝於新北板橋

 

點閱人數網站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