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學生園地

凌華科技實習

機械五 張翔為

 

    2021年的上半年,我有幸能進入凌華科技實習六個月。凌華科技主要生產工業電腦,擁有全球鐵路、車用、船用、飛機用、機器人等電腦的訂單,也有製作軍規電腦的能力以及相對應的客戶,並跨足5GAI,是一間產品多元的電腦公司。

 

公司文化

 

    凌華的企業文化我很喜歡,相較於我所擔心的階級制公司文化,凌華給我的感覺算是滿開明、自由且舒適的,這種氣氛從一開始面試時就感覺得出來。當時是機構和熱傳部門的主管一起面試我,面試過程中沒有咄咄逼人的質問,也沒有太刁鑽或個人隱私的問題,反而是很親切的和我聊聊公司近況、職務需求和我自身的想法與能力,與其說是面試我覺得比較像是面談,讓雙方在一個輕鬆的氣氛中確認彼此適不適合,也降低入職後的反差感。公司加班的情況很少見,或者更精確的說是沒有加班文化,6點半後除了社團活動外,辦公室大概人都走光了,在工時上面可以兼顧生活,上下班也彈性。疫情時也馬上分流上班,由於雙北當時比較嚴重,擔心感染加上工作性質允許,主管後來同意我全程在家上班,是一間很照顧員工的公司。此外,在疫情前公司會辦理一些公益的team building,感覺是一間有溫度的公司。

 

實習內容

 

    實習時期的主要工作項目是跑振動相關的模擬、報告結果、並提出改善建議。由於從大二開始,我便開始接觸有限元素法相關的套裝模擬軟體,所以一開始以為這應該是小事一件,但入職後我才發現,我除了操作軟體還算熟練外,其他能力真的有待加強。

 

專業知識的培養

 

    首先是理論基礎。因為自身對物理現象的瞭解,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日常觀察以及那些在學校算到的題目,考試也很少考觀念或證明題,多半公式套一套就解出來了,所以當我遇到一些物理現象時,常常說不清背後的原理,或甚至覺得本來就會這樣,而這些似是而非的解釋是不能被其他工程師接受的,因此我必須認真地釐清背後的原因並消化完全,才有機會讓其他工程師認同。

 

 

簡報表達能力的提升

 

    除了基礎理論的建立,另一項我沒想過會有所收穫的是表達和簡報能力。關於這點,我想加入實驗室的學長姐及學弟妹應該比我感受更深,因此這段主要是給沒有太多實驗室meeting經驗的同學參考。學校的教授們很忙,業界的工程師也是如此,因此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將重點確實地傳達給受眾相當重要。在學習的路上,我總覺得老師上課上得清楚要感恩,不清楚就自己回去努力念,就算念不好也是自己的事,所以每週簡報的一開始我也抱持著這種 "各自努力" 的心態,只顧著盡可能塞訊息給聽眾,而忽略了他們的吸收成效。當然,這種行為很快就被主管糾正,在他的開導下,我才慢慢了解到聽眾固然需要認真聽,但如果講者無法有效傳遞資訊,除了枉費自己辛苦地準備,也浪費了與會者的時間,如果簡報內容又是重要的事項,那會議可能就得延長,進而壓縮其他重要的討論。所幸,歷經六個月主管和同事的耐心指導,我的簡報從被要求整篇重寫,到最後可以被主管認可,我的報告時間也從超時3倍變成準時結束。

 

產業生態的瞭解

 

    最後學到的依舊是產業的生態。凌華的工程師工作經驗豐富,從ODM到品牌廠過來的都有,也有些轉領域的人,跟他們談談可以了解現在的市場需求、電腦產業鏈的環境、做出電腦的過程中,各個廠扮演的角色和工作內容是什麼、個人職涯又可以怎麼走,相較於在PTT爬文,實際問問過來人私以為還是實在些。在凌華的實習是我第一次在業界跑模擬,也讓我了解到學界與業界對模擬結果要求的差異,相較於學校對於誤差值的斤斤計較,在這裡主要是看趨勢,因為實在沒有時間在那邊細調參數,影響的因子很多,非線性的情況才是常態,當工具、經費和時間有限時,只要大方向有改善,那提議就有機會付諸實行。

 

結論心得

 

    這次是我為期最長的一次實習,在離開時除了感到不捨,也帶著感恩的心。在這間坐落於中和鬧區大樓的公司中(現在搬到林口了),我可以自在地讀書和進行一些簡單的研究和實驗,同時幫助公司解決問題,也慢慢摸清我唸研究所的動機以及未來想做什麼。

    書到用時方恨少,實習時我常想著這類問題學校有教,但我沒念或沒念好,只好自己無奈翻書,要是系上的必修選修好好念應該會省掉不少麻煩,與大家共勉之。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離職日與同事的合照(中間為作者)

Art editor Img

公司的聖誕節小禮包

Art editor Img

搬遷後的公司大廳(取自凌華科技臉書頁)

 

點閱人數網站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