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系友/教師園地

「機洋」的旅程

R05 簡士為系友

 

    過去從許多師長與系友的學思歷程中受益良多,在此不藏拙地分享我在臺大機械系與海洋研究所的經歷,提供學弟妹做個參考。

 

大學與研究所


    我在大學時期對於力學相關課程很感興趣,特別是熱流領域,因此修了高熱和黏流兩門熱流組必修課與一些選修課程。其中很感謝黃信富老師、賴君亮老師、楊馥菱老師、范士岡老師、黃美嬌老師、伍次寅老師的教導,確立了我想在熱流相關領域探索的想法。自熱力學課堂便對黃信富老師清晰有條理的授課所吸引,因此我從大三開始進入黃老師的連體機電力學實驗室做學士專題,進行流體耦合電力之研究。在做專題的過程中不僅有趣,也開始對做研究有初步的了解並培養基礎能力。
    我進入研究所後繼續在黃老師實驗室做研究,基於之前的專題經驗,有助於我在碩士研究上較快進入狀況。在黃老師悉心指導下,學習嚴謹地理論分析;實驗室中的學長姐也都很樂於分享研究心得與提供協助(順帶一提,前兩期電子報收錄了實驗室張益瑞學長與姚承宏學長的精采經歷),在實驗室中總是能透過成員間的討論得到新的想法與啟發。研究所期間把握機會參加研討會相當重要,我透過參加機械年會磨練自己的學術表達能力,學習如何將研究成果介紹給他人,從中也獲得了寶貴的回饋。除了研究,我也擔任了幾門熱流組課程的助教,藉此逐漸培養教學能力。
    建議同學可利用寒暑假的空閒時間做一些專題,提早了解自己是否喜歡做研究或是對哪方面的研究感興趣。臺大擁有豐富資源,除了專業知識外,平時多參與系上或學校活動,培養一些興趣並多認識人,都會有相當豐富的體驗與收穫。

 

系上助教


    從研究所畢業後,我成為系上助教,作為升學或工作前的緩衝,過程相當充實。兩年中帶過的課程涵蓋理論、實驗與實務,除了溫習過去所學,更需要加以整合。透過課堂教學以及助教時間講解,鍛鍊自己不只是理解學科內容,更要能適當地將重點傳達給同學們,從中我也與同學們共同學習與成長。在這兩年中更是感受到系上漸漸在調整必修課內容,像是實驗與實務課程,期望能增進同學的學習動力。
    助教時期深刻體悟到許多事情需要眾人通力合作,僅靠個人很難獨力完成,也容易出現盲點;當需要請求援助時,也要勇敢提出。即便過程充滿挑戰,所幸當中獲得了許多人的協助,尤其感謝助教同伴們,能力都很強值得信賴且樂意互相幫忙,大家除了一起討論課程內容,還合力完成機工實務賽道佈置、機工實驗器材架設與影片剪輯等工作,也共同經歷過因應疫情而轉為線上課程的考驗。正因大家齊心協力,而使這段回憶如此特別與難忘。

 

海研所研究助理


    由於從讀研究所開始便有出國讀博士的念頭,正巧楊馥菱老師轉告我海研所陳世楠老師有意招收研究助理,建議我可以嘗試申請。我當下認為這是一個可以重新回到研究工作的機會,雖然預期研究內容會與我熟悉的領域差異甚大,也有師長親友擔憂我是否能適應新的領域與環境,但我還是決定一試。到了海研所後的確花了約半年的時間摸索才逐漸上軌道,當中很感謝研究室成員們帶領我在各方面拓展了新的視野。
    就我的觀察,海洋與大氣等理學院注重給予現象正確的物理詮釋,並以模式數值分析或觀測統計資料作驗證。工程常常是應用已知的理論或技術去設計、製造與改良產品;科學則回到源頭去探討現象發生的原因。因此工程常會希望產品有更好的數據表現;而科學似乎更強調發現問題與定義問題,將論點有邏輯的解釋清楚比漂亮的結果來得更重要。這當中的細微差異是我一開始比較難適應的部分,然而在理解後,與原來受工程訓練的想法相結合,現在我能以更為多元的觀點看待事物,這是我覺得我在海研所受益最多的地方;而我也相信無論是從事科學或工程方面研究,還是在業界工作,只要用心都能逐漸培養這種從上至下邏輯嚴謹的思考方式。我在海研所主要研究中尺度海洋渦漩的移動與消散,陳老師給予我很多自由的空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與研究方向,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於較大尺度的流體動力學複雜現象甚感興趣,而決定繼續攻讀博士做這方面的研究。

 

留學申請


    申請出國留學有許多需要準備的事物,像是如何去蕪存菁地將研究成果與自身優勢彙整入讀書計畫與履歷,每個人有自己的特質與優點,需要透過不斷自我反思才能寫出好的申請文件。此外,語文能力與獎學金也很重要。我原本英文程度不是太好,花了幾年的時間在工作之餘準備托福,直到遞交申請學校時仍自認分數不夠好。然而有嘗試就有機會,後來我在遞交申請後不久補上了托福破百的成績,也成功錄取了幾間學校,因此建議目標出國的學弟妹們可以盡早提升語文能力,但也不要因為分數不夠好而限縮自己。在獎學金方面,美國的大學通常會提供全額獎學金給博士生,英國則大多沒有,此時便可考慮申請教育部的公費獎學金,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像我便報考了公費留考,即使轉換了領域,但因為近年報考並不十分踴躍,仍然相當有機會錄取;另外也可以多詢問申請系所有無提供獎學金補助。由於獎學金有了著落,我才有機會於今年秋季前往劍橋大學的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攻讀博士,期望能透過理論與模擬分析,對海洋與大氣動力學有更深的了解。

 

期勉


    我所認識的系上朋友無論是否轉換跑道,待在國內或出國,都有相當不錯的發展。事實上機械系系友遍布各行各業皆有所成,我想這歸功於大學的教育除了培養專業知識外,同時也養成我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透過在機械系廣泛地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對於跨足到其他領域相當有幫助。我們常會因為許多顧慮而限縮自己,然而有時選擇並非只有眼前所見的幾條路而已,不妨放寬心,會看見更寬廣的世界。所以無論是留在原領域繼續精進或是換領域都好,讓自己保留一些彈性與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勇於接受各種挑戰;或許人生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努力讓自己的選擇成為最好。


作者簡介:

    簡士為 2016 臺大機械學士、2018 臺大機械碩士 (碩士指導教授: 黃信富教授)、2018.8~2020.8臺大機械系助教、2020.9~現在 臺大海研所研究助理


Art editor Img
█  參加陳亮嘉老師導生聚餐(右一)
 

Art editor Img
█  參加黃信富老師實驗室聚餐(右排前四)
 

Art editor Img
█  助教們合力完成的機械工程實務賽道
 

Art editor Img
█  海研所物理海洋學課堂,陳世楠老師與同學正在做實驗(右三)
 

Art editor Img
█  參加澎湖海洋年會之餘,與同行師友搭乘小船夜釣小管(前排右一)
 

Art editor Img
█  與朋友走南港山縱走親山步道(右二)
 

點閱人數網站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