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系務動態

新進教師介紹-黃瀅瑛教授

文、圖◎黃瀅瑛副教授

 

自我簡介


    各位系友大家好,我的名字是黃瀅瑛(也有些人比較習慣叫我Rudy),自2023年2月起任教於臺大機械製造組,並主持人因工程實驗室(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Lab),可以回到母系服務真的是非常開心,更是感到無比榮幸(還有一種「真的嗎?我是在作夢嗎??!!」的不真實感 ^^;)。


求學與業界經歷


    念書的時候在臺大機械待了六年,當初研究所念的就是製造組(指導老師為楊燿州教授),碩士班期間的研究大多與微機電的製程與模擬相關;碩班畢業後則是選擇到華碩電腦光機電產品事業部擔任ME RD,主要工作內容為新產品開發(稍稍有點不務正業?)
也因為一些產品發想以及prototype製作過程,讓我接觸到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的概念;後來因為當時的時空背景以及一些個人因素,我離開華碩並決定給自己一點時間思索未來的人生道路,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在歐美探(遊)索(蕩)人(耍)生(廢)後,把所剩無幾的存款梭哈買了機票前往瑞士進行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總歸一句:一切都是緣分使然——再度成為無憂無慮的學生,我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攻讀博士(指導老師為PD Dr. Marino Menozzi),研究領域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從機械背景、消費性電子產品實務經驗作為出發點,一步步踏(栽)入(進)人因的世界,整個博士生涯學習到很多新的知識(生理學、心理學、醫學、實驗設計、統計、系統開發與整合、產品設計、消費者行為……),雖然有點辛苦,但是也真的是甘之如飴,博士生涯也貫徹人因的宗旨(自我解讀)開開心心地完成學業。


回臺任教&研究興趣


    雖然說在歐洲的研究時光充實又愜意,後又因緣分使然——收到B73級陳凱瀛學長(時任北科工工系主任)的召喚,我在2016年2月回到臺灣任教,設立並主持研究團隊「VR/AR製造模擬人因工程實驗室」,在北科的期間執行多項研究計畫(主持人共8件、共同主持人共13件),指導研究生約30名,並曾擔任國際處國合組組長以及系主任兼所長等等,沒想到一晃眼,七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2023年2月回到母系服務,目前並擔任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Visual Ergonomics Technical Committee Board Member以及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理事及國際關係委員會副主委。
    我長期投入在人因工程、系統開發與整合、智慧製造領域等研究,致力將理論延伸至實務應用,並持續發展創新技術;近期研究重心包含視覺人因與VR/AR作業環境模擬,針對現今多樣態人機介面以及智慧製造產業實際問題,由人因分析與系統模擬,發展實證模式以進行介面優化與輔助科技建置;最新的研究主題則包含:立體視覺視網膜投影系統、晶狀體微顫動現象於視覺疲勞與視覺調節控制之表現、VR/AR系統之暈眩指標、AR輔助維修保養系統、各式模擬器人機介面等等。
    最後,真的很想呼喊一句:耶!!!我回家了!!!XDDD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蘇黎世湖中心夕陽西下——翹腳在腳踏船上思索下一步計畫

Art editor Img
於北科工工主持VARErgo研究團隊(VR/AR製造模擬人因工程實驗室)

Art editor Img
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但是腳踏車有比較高(攝於Helsingør, Denmark

 

點閱人數網站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