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學生園地

「鬥陣趣」-服務學習心得

大三冼景恆

 

    本次服學有幸與臺北樂府合作,為樂團分別於 11/11 在臺灣戲曲中心所進行的「鬥陣趣」開幕演出、以及為彩排進行拍攝工作,其工作內容皆由樂團總教練陳台倫先生所分配、指導,在分享個人感想之前,讓我先簡單介紹臺北樂府︰樂府成立於 1996 年,由各大專院校青年所組成,編制上分成行進樂團的銅管組、打擊組和視覺表演的旗隊,樂團以樂器演奏和旗槍舞蹈能力,配合行進技巧與隊形變化,帶來視覺與音樂結合呈現的效果。

    起初在選課的時候,看到以打擊樂團作為對象的服學課,想到自己以前國中在管樂團裹擔任打擊樂手,但到臺灣來求學以後都沒機會接觸到打擊樂,心裡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去了解打擊樂在兩個不同地方的差異,便抱著好奇的心情選擇這門課程。一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樂府是以進行樂團的型式組成,因此第一次在中正紀念堂與正在排練的樂府見面時,便被他們有趣的表演方式吸引,尤其是當旗槍手進行隊形變化時,加上了打擊樂的節拍,令整體動作十分順暢、搭配起來非常鮮明。「鬥陣趣」的演出更是把音樂結合舞台效果的火花昇華,樂府的打擊組利用西洋打擊樂器為舞台劇配樂,舞者以陣頭作為裝扮,宣揚中華文化特色,整場演出充滿西方文化與中華文化交集的氣氛,既能夠傳承傳統特色,又不土氣。在幫忙樂府的這幾天,包括陳教練與其他團員都很熱情,即使忙著排練,也不吝指導我們,跟我們介紹樂團的運作,更邀請我們參與樂府之後的活動,希望以後還有幫忙的機會。
 

Art editor Img

 陣頭舞者
 

Art editor Img

 打擊樂手的舞台劇演出

 

神童派對-服務學習心得

 

大二 周裔澐

 

    十分榮幸此學期選到非常特別的服務學習課程,內容主要是在臺北樂府演出時協助攝影。於演出前一週,臺北樂府指導教練邀請我們到中正紀念堂觀看他們練習,並認識他們的團員。週末傍晚的中正紀念堂人山人海,在旁欣賞行進樂隊的旅客當然也不少,但團員們似乎早已習慣這樣的注目,個個老神在在,聽著教練打的節拍,或吹奏或打擊,一步一步地向前踏著步伐。「行進樂隊練習真辛苦」是我腦中浮出的第一個想法,有著打擊樂團背景的我,面對行進樂隊雖不陌生,但靜態和動態的樂團果然還是相去甚遠。在練習的最後,教練將我與冼同學介紹給團員們認識,我們也簡單地做了自我介紹,大家都好友善、好活潑,這就是我對臺北樂府的第一印象。

    隔週,我們約在臺北戲曲中心,這個週末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鬥陣趣:神童派對」活動,臺北樂府受邀前來表演,許多來自全台各地的神明皆來共襄盛舉,活動先是由神明遶境開始,再來才轉移到室內結合舊時代與新時代的演出。我早上就事先來看彩排,以便熟悉下午的攝影工作。從中午到正式演出前,我與團員們閒聊,意外的認識了也同是中山女高和臺大的大學姊,還知道了其中一位團員的孩子目前也在我之前學打擊樂的地方學習,只能說世界真小。另外,在空閒的時間,團員們並不是休息,而是趁此機會加緊練習,拿出練習板、看著譜,拚命地打,這也讓我想到以前在打擊樂團演出前,也是和大家圍著一個圈圈打地板練習,若是有音高的樂器,我們就會就用唱的,看來不管是什麼打擊樂團,都有類似的練習方式呢,這過程也展現了團員們深厚的感情。

    等到正式演出,我們拿著工作證從後台走到前台,坐在觀眾區的媒體席欣賞,不得不說,表演節目真的很精彩又逗趣,具有傳統元素的神民與現代元素的街舞所衝撞出的火花十分亮眼,等到臺北樂府上台時,也是氣勢洶洶,鼓類樂器走起路來就是有風,行進樂隊與神明battle實在很有趣,甚至還有嘻哈歌手一起PK,是個很精彩的表演,有點可惜的地方是因為我要拍照,無法好好完整地欣賞他們的演出,但是能幫他們留下紀念性照片的我還是感到很榮幸。

    這次的服務學習讓我認識了臺北樂府,也讓我更加熟悉什麼是行進樂隊,我雖然不是專業的攝影師,相機不是最高檔、技術不是最高超,在拍照這方面或許不是最有力的幫手,但是我自認是個懂打擊的人,可以欣賞臺北樂府的演出我很高興,非常感謝林教授開授這門課程,讓我結識了臺北樂府這個團體,以後有機會一定會再去看他們演出!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打擊樂手的舞台劇演出
 

Art editor Img

█  打擊樂手的舞台劇演出
 

Art editor Img

█  打擊樂手的舞台劇演出
 

Art editor Img

█  舞台劇演出
 

Art editor Img

█  大合照

 

點閱人數網站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