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馬劍清教授紀念特刊

紀念文章

懷念馬劍清教授 廖展誼

廖展誼 中央大學機械系助理教授

 

    最早對於馬劍清老師的記憶是2008年,那時自己僅是一位機械系隔壁的應用力學所碩士班學生,未曾修過馬老師的任何一門課程,但因為馬老師所發表的多篇論文期刊,都對自己碩士論文帶來巨大啟發與助益,所以早早就非常景仰。也因此,台大機械所博士班錄取後,便斗膽寫了第一封信詢問馬老師擔任自己指導教授的意願,進而預約了2010年5月12號下午兩點半在工學院綜合大樓614室(馬老師辦公室)的首次面談。當時的面談過程意外的比博士班入學面試還嚴格,馬老師的問題一路從碩士論文內容、技能專長和未來研究規劃,再到馬老師研究項目的認識與理解等…,自己當時在一連串凌厲的問題下幾乎難以招架,雖然後來有幸成為破壞實驗室的一員,但對馬老師的第一印象是位嚴格的老師。

 

    隨著博士班期間相處時間增加,馬老師在心中的形象也逐漸發生變化。馬老師通常會在中午與晚餐時間於實驗室內用餐,我們總是習慣了在老師飯後,煮好咖啡一起享用,在咖啡香中討論著實驗數據與研究進度。馬老師對於每一位學生的研究細節都具有驚人的記憶力與掌握度,總是僅憑幾張數據成果,便可以在龐大架構中精準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自己在這段時間獲益良多,除了研究工作有所進展,煮咖啡的技能也同時進步了。馬老師的指導從來不是嚴厲苛責,永遠以正面鼓勵的態度來帶領我們。我們老愛私底下開玩笑地說,馬老師生氣程度僅有跟眉毛仰角呈正相關,但還是會帶著微笑,以滿滿關懷與溫暖來包容我們這些笨學生所犯的各種錯誤。這些與馬老師在實驗室內相處的日常,回憶起來,與其說是指導教授,老師更像是位慈祥睿智的長輩。

 

    除了學術上的教導,馬老師對於學生生活上的關心與照顧也是無微不至。老師總是說,破壞實驗室每位成員都是有保固的,學生畢業後無論是在業界工作或是學界發展,假若有遇到任何困難需要協助都歡迎回來。定期舉辦的技術傳承活動,讓我們這些畢業許久的人有機會學習到老師近年最新的研究技術,就是期望我們每個人有更好的發展。因此在破壞實驗室求學過的每個人,都能真真切切的體會到老師待我們如同自己子女般親切。馬老師就像是整個破壞實驗室大家庭的慈父。

 

    仔細回想,迄今自己的人生軌跡將近有三分之一時間是承蒙馬老師的指導與照顧,無論離開再久,我們總是習慣在人生有重大決定或變化的時機,前往工學院綜合大樓406的破壞實驗室探訪馬老師,跟老師聊聊近況,分享各種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著老師離開,也恰逢台大機械系換新館,記憶中熟悉的人事物和環境日後可能也將不再。但相信所有我們這些受惠於馬劍清老師這棵大樹庇蔭的後輩們,都可以將馬老師的精神傳承下去,在各界開枝散葉。

 

    最後,再次感謝馬老師這一路走來的帶領與照顧,謝謝。Art editor Img

 

廖展誼

2024/08/23

 

作者為馬劍清教授之博士班指導學生,畢業於2018年,目前於國立中央大學機械系擔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