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R10林柔均系友
以輪為夢,以德為途 我的Audi工業之旅
我是機械系研究所R10級的畢業系友林柔均,在台灣大學就讀碩士期間,我在李志中老師的機器與機電設計實驗室做研究。很高興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為期一年的國際交換生經驗。希望這篇心得能夠為有意前往德國求學或求職的同學提供一些幫助,並讓大家對德國,甚至整個歐洲的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由於對Audi的熱愛,我從小就對德國這個孕育出許多知名車廠的國家充滿無限嚮往。在就讀機械系期間,我更是希望未來有機會到德國工作,見識這個工業大國的環境。選擇斯圖加特大學作為國際交換的學校,也是因為許多德國知名企業的總部位於斯圖加特這個城市,例如Bosch、Mercedes-Benz、Porsche等。
在斯圖加特大學交換的一年期間,我不僅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藉此機會遊覽了歐洲不同國家,開拓了視野。此外,這次交換更讓我如願在德國找到自己嚮往的工作。以下,我將分成學校生活、歐洲旅遊以及職涯發展三部分進行心得分享。
學校生活
斯圖加特大學是一所知名的工業大學,其擁有豐富的工科課程可供選擇,涵蓋領域包括航太、機械、電機、汽車、材料和環境工程等。由於其國際知名度,這裡有許多國際學生,因此不論是在課程、社團還是宿舍,都可以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交換的第一個學期,我選修了一門「Design Thinking」課程,這堂課需要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專業領域的同學組隊,完成合作公司的專案。透過這個課程我學會了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與溝通,並在產業領域建立了一些人脈。此外,我也參加了Erasmus Student Network Stuttgart (ESN Stuttgart) 這個學生社團。這個社團在許多歐洲國家的大學都有分部,會舉辦各式活動讓國際生參加,並提供各種服務以幫助國際生適應國外生活。透過此社團,我不僅能與當地學生共同組織活動並結識更多朋友,還在2023年底舉辦的ESN德國西南部交流會上,進一步認識了其他德國城市的同學,並交流了各分部的活動經驗。

█ 「Design Thinking」的課程組員合照

█ ESN Stuttgart團員合照

█ 與ESN Stuttgart團員一起到法國Strasbourg聖誕市集

█ 與ESN Stuttgart組織給國際生的Heidelberg城市旅遊
在廣場靜坐,也是一種遠行
身為交換生,因為沒有太大的課業壓力,所以絕對不能錯過在歐洲各個國家旅遊的機會。由於歐盟的便利,從德國到其他歐洲國家旅行非常方便。在這一年的交換期間,我遊覽了冰島、英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瑞士、奧地利、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捷克、波蘭與克羅埃西亞。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美食。旅遊期間最大的收穫,除了學習一些當地語言外,還有機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動。例如,我在法國青年旅館認識了一位法國人,因此有機會與當地人一起深度遊覽巴黎;或是在西班牙遇到的一位熱情的Airbnb房東,她不僅推薦了許多當地美食,還與我交流了各自國家的文化與現況。此外,旅遊還讓我學會了行前規劃,並在面對突發狀況如班機取消、火車誤點或住宿問題時,提高了自己的危機處理能力。以前的我在旅遊時,總是執著於一定要參觀每個景點或品嘗網路推薦的餐廳,但在歐洲旅遊後,我發現坐在廣場或噴泉旁,或在咖啡廳室外座位靜靜坐著,反而更能觀察到當地人事物一些有趣的小細節,且更能讓自己享受在當地的氛圍中。

█ 與其他國際學生一起到德國黑森林體驗登山滑車

█ 克羅埃西亞Dubrovnik城堡要塞與城市景觀

█ 法國Colmar城市景觀
夢想不只是遠行,一場靠自己走出來的路
因為以上這些經驗,我更加確定自己喜歡歐洲,尤其是德國的環境。經過與當地朋友的交流,我得知德國對勞工權益非常重視,且德國長期處於缺工狀態,特別是工程領域的人才。因此,在交換的第二個學期,我開始積極投遞履歷。
找工作的這段時間,確實如網上許多國人分享的國外工作甘苦談所述,是訓練心理素質的一段時期。每天除了積極尋找與申請適合自己的職位外,也不斷收到無數封拒絕信。從一開始的不斷質疑自己,到後來對拒絕信的麻痺與習慣,但這段期間也是省視自我的好機會。我發現了自己有哪些能力尚待提升,履歷上有哪些內容需要更改或補充。我也很感謝這段時間有一群同樣在德國找工作的朋友們。我們會交流彼此的經驗,交換一些秘辛,甚至互相介紹人脈,讓我在求職的路上不感到孤單。經過三個月的申請和面試後,我幸運地得到三個工作錄取通知,並在最終選擇了Tengilence GmbH這間新創公司作為我在德國的第一份工作。
結語
在交換期間,我認識了許多朋友,更有幸與朋友們一起嘗試料理各國的美食。此外,我也發現德國人並不如想像中冷漠,即使我使用不流利的德文與他們聊天,他們仍然非常願意且開心地與我交流。
當然,外國的月亮確實沒有比較圓。例如,德國公家機關的效率與數位化程度,以及鐵路運輸系統的難用程度,都不如理想。此外,德國並不像台灣有那麼多方便好吃的美食小吃,這些都是我來德國生活並親身體驗後,被打破的美好濾鏡。因此,若真的想在德國久居,這些方面是否能接受也是需要考慮的一點。
這次的交換機會得益於台大所提供的寶貴資源與平台,這讓我有幸展開了這段美好的旅程。非常感謝這次交換計畫,讓我能夠了解各國不同文化並開拓視野,同時也認識了不同國籍與專業背景的人。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我能把在交換期間,甚至未來在德國所學到的技能帶回台灣,貢獻所長。
系友簡介
林柔均
2024台大機械系碩士畢業
現於Tengilence GmbH擔任Development Engineer for Automated Design and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