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系務動態

回到起初,感恩與繼續前行

文 / 圖◎陳子殷助理教授

 

    直到現在我還是對於能回臺大機械任教這件事感到不可思議。十年前的我只是個對流體力學稍微感興趣的學生,如果說十年前有人跟我說我之後會當教授,我大概會以為他在說夢話。而這十年間的旅程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感謝。

 

臺大機械的求學經歷

 

    我於2010考上臺大機械系後,其實一開始對機械系完全不了解,印象中大一上看著有些同學們在工場實習時興奮地討論著自己做的風車,而我卻一臉茫然,當時的我只覺得自己好像誤入一個不得了的系。不過後來漸漸熟悉與適應機械系的課程後,發現這些課程其實也蠻有趣的。而除了繁重的課業外,我其實也花了不少時間在社團上,更在社團裡交到不少好朋友,這些時光真的是彌足珍貴。

 

    當時在系上大多是喜歡動手設計東西的同學,不過相對實作,我一直都比較喜歡理論課,像是材料力學與流體力學等力學課程。所以每每遇到機械設計或是機工實驗這類型的課程,我都是一個頭兩個大而且抱持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真的很不應該哈哈)。我在當時對於為什麼要修這些課程不太明瞭,只知道在所有課程中,我對熱流的課程比較感興趣。

 

    在這種懵懵懂懂的情況下,我在大三時修了黃信富老師的專題,研究有關流體與電的結合問題,那時了解到流體在微觀下的小小改變會產生對巨觀流場很大的變化,而這些現象居然都可以用數學表達出來。這對於只是大三的我而言,是非常震撼的,那時候覺得流體力學真的很酷!在那之後繼續跟著黃老師做研究,並一路做到碩士畢業。在這段期間所受到的學術訓練與視野的開拓,使我在之後博士班的路異常順遂並一直受用至今。還記得黃老師每每都會在學期末時問專題生們覺得這個研究有不有趣、感不感興趣。現在想想,興趣真的是進步的一個很大的動能,而能夠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是多麼地幸運且珍貴。

 

Art editor Img

社團同學們在椰林大道拍的畢業照(左一:作者)

 

Art editor Img

賴君亮教授退休晚宴上與實驗室的大家一起合照(右二:作者)

 

助教期間心態上的轉變

 

    在碩士班快畢業時,我開始思考人生之後的道路,那時候的我,只知道比起去業界工作,我其實更喜歡做研究。在幾經思考後決定出國讀博士。而從碩士班畢業後,我成為系上助教,算是作為繼續升學前的過渡。當助教期間我從與學生不同的視角來看這些當初自己學過的課,也從中了解到這些課程安排的意義,算是給自己在當學生對於為什麼要修這些課做個解答。

 

    而在這期間同時我也著手準備申請資料,當時覺得申請完然後就可以順順利利出國,結果沒想到第一次申請居然沒上……。我一直以來在求學的路上都順風順水,這突如其來的挫折,把我打個措手不及,並對是否要繼續讀下去有了一些疑慮。好在有黃信富老師與楊馥菱老師的鼓勵,如果不是楊老師問我願不願意留下來再多做半年助教再申請一次,我現在可能也不會在這裡。而這次的經驗讓我了解到,對自己熱愛的事物必須傾盡全力,許多事情若抱持得過且過的心態,是行不通的,最終不僅讓自己失望,也會讓身邊的人失望!

 

美國博士班求學之旅

 

    在這之後我順利申請上明尼蘇達大學,並加入Porf. Sungyon Lee的實驗室 Drops, Interfaces & Particulate System (DrIPs)Dr. Lee是流體力學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專家,相對於應用科學,DrIPs實驗室做的研究更像是探討流體未知的物理現象,給出相對應解釋,並進一步探討其在工程上的應用可能。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是關於流體介面力學,探討了水滴以及液體薄膜在受到不同外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運動與特別的物理現象。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提出不同的理論模型並利用不同的數學手段,來把你的想法具現化並進行驗證,雖然過程艱難,但卻是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發現理論模型與實驗結果相符時,會覺得這世界的未知又少了一點點!

 

    由於我的研究結合了理論與實驗,且後來還延伸到工程上的應用,因此必須與不同專業的人進行合作。在這期間,我也深刻了解到有著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不善溝通、不會演講,可能永遠不會讓其他人有機會了解你的研究甚至是你這個人。Dr. Lee常說比起我在學術上的成果,她更為我在這方面的進步感到驕傲。

 

    除研究外,這裡的人們也都很友善,尤其是同實驗室的朋友們,除了平時在實驗室裡互相幫忙與閒聊,或是時不時的活動(看極光之類的),甚至是在potluck上各自大展廚藝,都讓我在這寒冷的地方有了溫暖。另外,出國前就一直被提醒明尼蘇達是個很冷的地方,不過後來發現雖然明尼蘇達有很冷的冬天,但卻有十分涼爽的夏天,四季的變化也很明顯且引人入勝。春天的花、夏天的樹、秋天的楓、冬天的雪。我想這裡的人事物都會是我以後會懷念的。

 

Art editor Img

Industrial Partnership for Research in Interfaci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IPRIME) event 中報告

 

Art editor Img

博士班的研究(理論與實驗的相互驗證)

 

Art editor Img

春天與冬天時校園的一景

 

Art editor Img

秋天時家門外的一景

 

 

總結與對自己未來的期許

 

    其實我收到系上自我介紹的邀約時,並不知道該寫什麼。想了想最後決定寫一些在求學期間的經歷、所產生的疑問與遇到的困難。希望我的經歷可以為許許多多和我一樣,在求學期間對於自己未來迷茫或是遇到挫折的人,有一點點的啟發。

 

    我在求學期間受到許多師長的幫助與朋友的鼓勵,非常感謝在這條路上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以及那些幫助過我的人。我也期許自己能像我遇到的導師們一樣,讓每一位學生無論是在研究上,甚至是人生上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對於未來的研究目標,我希望除了水滴以及液體薄膜的研究之外,可以將我在流體介面力學的知識運用到控制水面上的漂浮物,利用這些漂浮物因群聚所產生出來的特殊的機械性質,來達到減少海洋廢棄物的目標,或是運用在控制水的蒸散來減少春季時常見的乾旱現象。Art editor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