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嚴謹之師-----翁通楹教授回顧台大生涯

  轉進青田街9巷,「1號,3號…,啊,到了,到了,就是這裡了……」,敲開大門,門後迎接我們的,對台大機械系來說,其珍貴性如同這些歷史建物般,他就是翁通楹老師。

醫生博士家族

  1920年出生於嘉義義竹鄉岸腳村的翁通楹,曾任台大機械系主任、工學院院長和明志工專校長,著有國內第一部機械工程師手冊,並主編過國內第一部力學名詞,對學術界貢獻良多。翁通楹出自書香門第,父親翁賞在日據時代曾擔任過保正(即現今的村長),翁家四代累積迄今已栽培出46名醫生及博士,並出了兩名鄉長和一名議員,其家族甚至被稱為醫生及博士的搖籃,在義竹鄉可說家喻戶曉。翁通楹是翁賞的六子,其兄翁仁田則是早產兒保溫箱的發明人。前司法院長翁岳生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翁家也算同一宗族,翁啟惠得稱翁通楹叔公。
  儘管高齡已近90歲,翁通楹老師依然耳聰目明,憶及當年自己成長、求學和教學的歷程,就好像打開時光記錄器般,倒帶的片子一幕幕重現,歷歷在目。


遠赴京都求學

  訪談過程中,與翁通楹老師結縭逾60載的妻子翁蘇倩卿一直陪伴在側,不時替翁老師補充回憶的片段。翁師母是學文學出身的,當年也在日本取得文學博士的學位,那個年代女性能有如此高的學歷,非常少有,堪稱女秀才。夫婦倆人一路相伴,不但是心靈上的伴侶,也是知性上的益友,現今生活上更是相互扶持。
  談及自己的求學經過,翁通楹說,昭和10年(1929年)他進入台南洲立第二中學(現今台南一中的前身)就讀,當年中學制為五年,但他唸到第四年時就考上了台北高等學校(現今的台灣師範大學),後考上日本京都帝國大學,主攻工科,成為當時京都帝大的第一個台灣學生。
  日據時代,日本和台灣總共有九所帝國大學,分別是北海道、東京、仙台、名古屋、京都、台北、九州、朝鮮和大阪。既然家鄉在台灣,為何不選擇報考台北帝大(現今台灣大學),卻要遠渡重洋到京都就讀。翁老師笑著說「因為從小看見血就會怕,當時台北帝大只有醫科,沒有工科,要唸大學,自然無法唸台北帝大,得另選擇他途了」。


難忘帝大師恩

  回憶起京都帝大的求學歲月,翁通楹很感念日本老師教學的嚴謹,以及對學生的關心和照顧。在京都就學時,日本老師知道他從台灣來,對他特別好,每次看見他都會與他聊一些台灣的事情,以慰其鄉愁;老師很喜歡台灣的米酒,常向他誇讚台灣米酒有多好喝。他指出,自己快從學校畢業的前二個月,被派到鐵路局的工廠實習,老師知道後,還特別關照工廠的工程師說翁將來是要擔任教授的,要對翁好一點,讓當時身處異鄉的翁通楹備感溫暖和鼓勵。老師當年的支持和照顧,如今回想起來,他仍深懷感恩,始終銘記在心。
  京都帝大畢業後,當時的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現今的成大)請翁通楹回台任職,當時學校開出很好的條件,第一年讓翁出任講師,第三年就可升任教授,他覺得機會很好,託人買船票,準備返台。


奉獻一生給台大

  當時太平洋戰爭戰況正吃緊,有人告訴翁美國的軍機和潛水艇不時在海上進行轟炸,此時他若出港,搭乘的船隻很可能會遭砲轟而沈沒,建議他不要冒險。幾經反覆思考後,最後翁通楹決定不返台,轉赴滿洲先避風頭。1942年,他抵達滿洲,在當時大陸的科學院做研究,一直到1945年才返鄉回台。
  回台後,正值台灣光復初期,國民政府主政下的台灣一切百廢待舉。他表示,當時任教台灣大學的教授多是從大陸撤退來台的,想找留日的,就四處向留日的人打聽,聽說有三名從京都帝大畢業的,一找就找上他了。就這樣,他開始到台大機械系教書,從擔任講師做起,35歲當教授,這一教,一直到民國79年才從台大退休,一生可說都貢獻給台大了。


學生都很怕被他當

  翁通楹回憶起在台大教書的時光,臉上立刻嚴肅起來,他說「我對學生是很嚴的」,翁師母則手掩著面笑說「學生都很他怕喔,怕考試過不了關,連選課都不敢選他的課」。翁表示,他上課從不點名,考試時考題都出得很難,但只要學生平日有用功、肯認真,要過關並不難。他記得曾教過應用力學、材料力學、流力力學和工程數學等課程。
  他指出,自己的教學態度受到日本老師的影響很大,日本老師治學嚴謹,他是以京都帝大的標準要求台大的學生。翁回憶說,曾有一名學生台大畢業後在美國太空總署做事,同事都驚訝該學生怎麼會懂那麼多,學生則答說都是在台大時學的。
  還有一個學生,畢業後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深造,MIT的教授要該名學生唸一些書,學生表示那些書在台灣都唸過了,教授就說考你看看,如果都能過關,學分直接給你,不必再修。結果才考到一半,教授就要該名學生收起考卷,直接給他學分。翁通楹教學的紮實可見一斑。


感念錢穆校長的情誼

  任教台大40餘年,翁通楹曾出任五年台大機械系主任,六年工學院院長。期間受到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賞識,請他到明志工專擔任校長。他說,當時自己在台大一個月的薪水是2100元,明志工專校長的薪水則是每月8400元,相差四倍之多。決定要出任校長時,他還對王永慶表明「我負責教學,財務你另外找人做,我不管」,分得很清楚,而王永慶也允諾。
  當時台大校長錢穆知道翁同意出任校長後曾對他說「與生意人互動不易,若有不適應,隨時可以回來」,讓翁通楹相當感動,迄今仍念念不忘錢穆的感人情誼。
  儘管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學生都理解老師的用心,翁師母說,即便到現在,仍有不少學生從美國返台時仍會特別來看他們,與他倆敘敘舊,聊聊當年的時光。


鶼鰈情深一生一世

  訪談時,翁老師特地秀出珍藏多年的舊相片和當年台北高等學校學生造型的銅雕紀念品,每張老照片拍攝的時空背景和照片中的人物,他幾乎如數家珍般,一一說明;少部分有些遺忘的,翁師母就在一旁幫忙補充,鶼鰈情深的畫面,令人好不稱羨。
  談到老夫老妻的相處,文學造詣深厚的翁師母會不時打趣說「他們唸工的腦袋與我們唸文的都不同,唸工的都瞧不起我們唸文的」,「我常對他說你們唸工的都太硬了,要學學唸文的,柔軟一點」;翁通楹則不改嚴肅面容回應「唉呀,她們不懂的」,但言談間會不斷重覆說「那個年代女生可以像她一樣在日本拿到博士,不容易的,沒幾個」,不經意間就顯露出對妻子的讚佩。倆老「鬥嘴鼓」的樂趣似乎不因年齡而稍減,樂此不疲。
  翁通楹育有二子一女,子女目前都定居國外,雖然子孫無法承歡膝下,但有老妻相伴,翁通楹身體還算硬朗,每天都會散步運動,每周還固定爬木柵張三寺。去年10月間師範大學舉辦台北高等學校85週年紀念展,翁也出席與會,與一些老同學緬懷當年的點點滴滴。去年底剛與妻子歡渡鑽石婚紀念日的他,現今最大的期望就是能與妻子持續共同享有這顆鑽石的閃耀光芒,繼續一起「執子之手,共度白首」。

轉載台大機械人:文/劉淑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