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

 

                         服務機關:台灣大學 機械系

                         姓名職稱:劉 霆 副教授

                         派赴國家:中國 杭州 蕭山區

                         出國期間:2010 /12/9~12

                         報告日期:2010/12/13

 

 

一、 目的

 

兩岸的車輛產業互動向來十分頻繁,自從去年2009年「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在台灣盛大舉辦之後,兩岸車輛產業界重量級代表紛紛出席,會後雙方也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目前也已有相當多合作成功案例產生,加上目前ECFA已將汽車33項零組件開放,在後ECFA時代兩岸車輛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更顯重要。

今年度2010年會議,由大陸方舉辦,主辦單位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杭州市人民政府,台灣方由車輛工業同業公會與台灣車輛研發聯盟負責辦理,會議日期為12月10日、11日,會議地點在杭州。

 

此次會議深受兩岸車輛產業先進的重視,參與人士皆為兩岸在車輛產業政策、技術與研究、商業合作等各界菁英人士。將就下列議題深入探討,更期望能藉此次的交流會議,實質的促成企業之間的合作與發展。

  1. 藉“兩岸車輛產業合作成功模式”案例,分享成功經驗。
  2. 推動兩岸電動車、汽車電子及車載資通訊廠商等合作。
  3. 從技術升級、創新品牌、互補分工與聯合行銷切入探討,共同提高產品價值以進軍全球市場。

無論從整車、零組件、傳統機械、車用電子、資訊、控制以及新能源等各個方面上,車輛技術上都有非常大的進步與變化,為了掌握產業的脈動,研發的趨勢,以及兩岸之間互動與可能的合作,因此配合經濟部技術處以及兩岸搭橋辦公室,本人參加此次會議。

 

二、過程

2010兩岸車輛產業合作交流會議於12月9日開始報到,本人於中午與技術處、投審會、兩岸搭橋辦公室以及車輛公會人員一起抵達,並且完成報到。

 

12月10日以及11日之兩日安排有專題報告、產業類群會談、以及工廠參訪。本次會議兩岸共約有160個單位,260位代表參加,討論的議題,由世界車輛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中國崛起的車輛市場發展,還有台灣車輛的優勢等議題。也就各項技術,如新能源、替代能源、車輛電子、電池、電控、智慧電動車等未來主題進行分析報告。10日晚上由杭州市政府設晚宴招待。

 

12月12日上午與技術處、投審會、兩岸搭橋辦公室以及車輛公會人員一起搭機返回台北。

 

12月10日以及11日之兩日議程大致如下:

 

2010/12/10 第一天議程

08:30~09:00

會議報到

09:00~09:30

貴賓致詞、合照

09:30~09:50

大陸汽車產業發展展望

09:50~10:10

台灣汽車產業發展與優勢

10:10~10:30

茶歇

10:30~10:50

杭州市汽車工業發展與合作案例分享

10:50~11:10

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合作案例分享

11:10~11:30

北汽福田與台灣合作案例分享

11:30~11:50

台灣汽車電子與福汽集團合作案例分享

11:50~13:30

午餐

13:30~13:50

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案例分享

13:50~14:10

兩岸電池產業合作案例分享

14:10~14:30

兩岸車輛產業合作案例分享(大陸方規劃中)

14:30~14:50

兩岸車輛產業合作案例分享(大陸方規劃中)

14:50~15:10

萬向集團發展策略

15:10~15:30

台灣零組件外銷戰略

15:30~15:50

茶歇

15:50~17:50

產業對接合作洽談

18:00~20:00

晚宴

 

2010/12/11 第二天議程

09:00~11:00

議題1:新能源車輛兩岸合作發展戰略思考

議題2:兩岸合作做大做強汽車電子產業

 

 

11:00~11:20

茶歇

11:20~12:00

會議總結

12:00~13:30

午餐

13:30~17:00

參觀企業:蕭山臨江工業區、中國重汽發動機廠、東風裕隆廠。

 

 

照片1 會議報告進行情形

 

 

照片2 會場外展示的電動車

 

 

照片3 筆者本人攝於會場

 

 

照片4 位於蕭山區臨江工業區的東風裕隆廠

 

 

三、心得與建議

 

會議的內容相當豐富,雖然是以產業的角度,市場的發展來思考,但是也有討論與分析技術發展的規劃,以及未來研發的重點方向。在會議的報告中,對於整車市場的變化與趨勢有相當多的分析。主要是因為,大陸整車產量已達一千六百萬輛,是世界第一。(雖然產值並不是世界最高。)將來車輛市場的變化,以及兩岸合作,互補的可能,會是很重要的議題,對台灣來說,也是發展車輛產業的一個重要契機。

 

雖然短期內,十年內,電動車或是新能源還不能實現,但是,兩岸都積極的投入先導性的研發。大陸方面,偏向於以整車廠來帶頭進行,並且想把電動二輪車的經驗與技術,轉移到電動車上,至於台灣則是以不同的技術範圍來整合,例如電池、電源管理、電機傳動、底盤、車用電子通訊等,整合廠商與學界,進行研發,加深技術深度,並且實現在產品上。

 

對於電動車試營運的部分,大陸有20城千輛的計畫,台灣提出的是十區三千輛的示範運行,都是以多樣多元的進行,很明顯的是,大家都仍然不能確定電動車的營運模式,至於由整車廠來主導,例如納智捷,或是由車輛聯盟,或是零組件廠來合作進行研發,都還有滿多的空間。

 

此次參加的代表,除了整車廠與傳統的零組件廠外,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也有許多廠商參加,涵蓋電子器材、資訊、電控、電機、電池、能源管理各種不同系統的類別,這表示電機電子產業投入車輛產業越來越多,也代表車用電子與車輛的整合需求會增加,就我在會場與他們交談的感想,產學合作的機會相當的多,或許應該整合學校內機械、車輛、資訊、電子的研發團隊與業界舉辦介紹性質的座談或是參訪,瞭解業界的需求,創造更多的產學合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