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系友/教師園地

新進教師王建凱介紹

新進教師王建凱自我介紹

◎王建凱助理教授

 

    十分感謝莊嘉揚副主任與劉建豪副教授給予這個寶貴的機會,建凱感到很榮幸能向機械系大家庭做自我介紹,以及分享敝人於固體力學領域求學以及從事力學研究的一點拙見,還望先進不吝賜教。
    在此先簡要地介紹敝人之求學歷程,自臺大土木系大學部與研究所碩士班結構力學組畢業後,隨即投入一年四個月義務役之軍旅生涯,初期完成入伍與專業訓練後,分發至位於桃園市的陸軍工兵群部隊服役,而後感謝工學院前院長楊永斌教授與土木系陳俊杉教授給予擔任科技部研究計畫研究助理的工作機會,從事微觀材料之理論與計算力學的研究,並協助籌備由台灣主辦且舉辦於台北市之第十一屆東亞太結構工程研討會(EASEC-11@Taipei),而後有幸獲得於美國就讀博士班且具有獎學金的入學許可,尤其非常感謝機械系馬劍清教授的指引,建凱得以來到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攻讀學位。布朗大學位於美國羅德島州首府普羅維登市(Providence, Rhode Island),成立於西元1764年,是八所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之一,是研究生佔為數全校約一萬名學生近四成之研究型大學,早於美國獨立戰爭之前,新教徒在美國東北部之英國殖民區成立了數所高等教育人才培育學校,而自然地成為了一個學術聯盟,而後常春藤盟校致力於平等與學術獨立,於是逐一廢除了只招收特定種族之男性學生等不合理規定,而今日常春藤盟校成為位於美國新英格蘭區大學體育賽事聯盟的代名詞,尤其是校際美式足球與籃球賽事,更是同學們每日茶餘飯後閒聊的熱門話題。
    綜觀力學發展歷史,力學研究在世界上的第一個國際學術組織為知名學者Theodore von Karman、Cornelis Benjamin Biezeno、Tullio Levi-Civita及三十餘位工程與科學研究者早於1922年時,群聚在奧地利Innsbruck,成立了國際應用力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而後雖歷經二次世界大戰,但力學研究活動仍活躍且興旺,且於更名為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學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後,成為國際科學聯合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的成員學會,此時歐美大陸之政治與經濟環境正具有顯著的變化,為數不少歐洲學者移居到北美,在被譽為現代工程力學之父的Stephen Timoshenko的倡議下,分別於1931年與1950年於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成立於1880年)與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成立於1852年)中成立了應用力學分會與工程力學分會,力學學理因而被廣泛推廣,進而高度應用於國防工業、科技製造與交通工程技術等,為美國當代工業與科技實力紮下深厚的基礎。值此力學學術發展之際,布朗大學於固體力學研究上,長久地力求在分析、計算和實驗方法的創新,更平衡地追求連續體力學、材料組成與物質結構之學理整合,並被認為具有悠久的領導傳統與核心的方法貢獻。
    本人在論文指導教授 – Dr. Kyung-Suk Kim 指導下,於修業期間中,修習課程方向與參與研究計畫主題主要為:先進材料的微觀和奈米力學行為、凝膠與聚合物等軟物質機械行為以及微機電薄膜系統之多尺度材料變形和破壞模擬等;並為符合學位畢業規定,應於修業年限內滿足主修(Major)固體力學領域之修課與論文考試要求外,亦應完成兩副修領域(Minor)之要求,本人之兩副修領域為應用數學與材料科學,且於博士班第二年得到應用數學碩士學位,並於2014年夏天完成論文研究且通過口試審查,取得固體力學博士學位。
    畢業返台後,本人至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董奕鍾老師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主題為生物微觀力學,為力學、工程系統與生醫科學之整合型研究,主要將具有功能性的感測影像科技與微環境操控平台做結合,除拓展了跨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視野外,並致力突破性研究成果,聚焦在具有工程產業價值或重要技術應用的研究課題之上,而後有一機會與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師長交流且得到擔任專任教師的鼓勵,引領有志學生協助中央研究院同仁一同從事跨領域學術研究工作,第一屆的碩士論文指導學生於應屆畢業時得到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博士班工程力學組入學許可,從事摺疊力學理論與工程應用之研究,本人亦榮幸得以連續五年迄今得到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以及得到中央研究院2018 與2019 年度共為期兩年的訪問學者研究計畫補助,另除獲致美國與韓國兩項研發專利,並自2016 年起迄今,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將研究成果發表於數篇SCI國際期刊論文中。
    本人感到非常榮幸有機會於臺大機械系服務,回想起就讀中學、大學與研究所時代,接受了各階段專業的工程與數理科學教育陶冶,於成長歷程中,能得到各般成果,皆得感謝我的師長與同學,感謝一路走來給予本人的扶持與照顧,並要感謝論文指導老師啟發對於力學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的熱愛,套一句老話「態度決定高度」,師長們對學術研究的執著與態度,始終深深地影響著敝人;進一步思考,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融合固有善良的東方傳統文化以及難能可貴的西方灼見真理,使得人類文化思想的寶貴知識結晶得以繼續成長;固體力學本質上是機械、航空、結構乃至材料之分析、設計與製造等實踐工程的基礎,亦為應用物理學門之重要分支,與材料學、地球物理學與生物學等科學領域高度相關,謹期許自己在從事學術工作中,能將追求固體力學之新知與研究發展接續拓展,以得到豐富的收穫,並將研究的成果與經驗,回饋給社會,謙為國家的工程與科學發展盡一份心力。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圖一 上:布朗大學校門(Van Wickle Gates);左下:校長室,右下:校園一隅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圖二 左上:Kim實驗室成員合照;左中:Kim實驗室研討會餐敘;右上 & 右中:Kim實驗室成員於Prof. Kim家參加野餐與送舊派對;下:美國科學基金會(NSF)Freund 研討會與會者大合照(2011年夏天攝於美國羅德島州)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圖三 左上:擔任大學部振動學課程助教,協助舉辦迴力鏢設計競賽;左下:布朗大學台灣同學會舉辦之慶生會;
右:與公共衛生研究所藍巧紋學妹(左)、內人(中)於畢業典禮合影(2014年夏天攝於布朗大學)

 

點閱人數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