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系友/教師園地

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文、圖◎丁仁峰系友(R98/D00)

 

自律
 

    我在考大學指考只有249.5分,也沒得選擇,志願卡只能依序填好填滿每個學校的機械系,根本不知道自己會落在哪個學校,最終幾乎是趴在門檻上跌進長庚機械。從那時起,就開始思考著如何對自己的結果負責?錯了,其實並沒有想那麼多,但是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態度,自律。進到大學,生活及課業上都必須有所自律,尤其在宿舍裡,再也沒有大人管,好的部分,自由也獨立了,壞的部分呢?放眼在大學四年裡,每年看著一位室友離開,不是R.I.P.那種啦!還好最後一年,室友目送我離開,沒錯,我畢業了,室友延畢了。也因為自律,才能有幸攀登臺大機械,更進一步完成碩博士學業。在沒有約束的環境下,自律是很重要的,才能有決心且更有效率地完成想做的事情,實現自我。

Art editor Img

2011碩士畢業合影_黃光裕教授與碩班同儕。

 

解決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喜不喜歡,都去做應該做的事,就是自律。如何自律?如何培養自律?請各位問谷哥吧!一定比我知道的更多更完善。順帶一提,現在的網路資源發達,如何搜尋資料,也是各位必須培養的技能:問題出現,如何找到答案?如何正確又快速地到答案?這問題一樣可以去問谷哥。當然也不是提倡「有問題,問谷哥」,而是必須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點不論在課業或職場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作業沒寫完,用抄的,是快速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但不夠好,後續有可能因為沒有練習作業內容,導致考試考不好,將會衍生下個問題。碩班好比在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博班就像在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必須思考更深、探討更廣,從不同面向、不同角度探索問題進而發想。

說話的藝術

    歡樂的時光,總是在學生時代,而職場如戰場,需要步步為營,更是要具備「說話的藝術」。同一件事,不同的講法,會有不同的效果,最常比較的就是「業務嘴」與「工程師魂」:“這台跑車開出去,小鮮肉/正妹的回頭率都很高!"與“這台跑車開出去,排氣音量會有87分貝,估計引起98.7%的路人目光。"哪個人會把車賣出去?這也不好說。至於要對誰說?說什麼內容?怎樣的語氣?怎樣的場合?想達成的目的?都是必須好好考慮的。「說話的藝術」對於應徵者來說,更是需要培養,應徵者必須讓面試官瞭解自己,表達自己的專業、行銷自我,履歷資料能夠多準備幾份(可能多位面試官),甚至準備介紹的投影片、相關資料等等,這都表示應徵者有備而來,也更懂得如何介紹自己,對於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或資歷,也可以增加印象分數;把應徵者比喻為口試學生,面試官比擬成口試委員,就知道這層關係;如果口試只有口頭報告,卻沒有板書、投影片或補充資料,口委應該滿是黑人問號。面試官也需要「說話的藝術」,該說什麼?能說什麼?由於面試官也代表公司,必須更加謹言慎行,避免引起鄉民的關照。
 

換位思考
 

    謎之音常有「換個位置,換顆腦袋」,親身感受到這句話,是在從工程師升上課長後的階段,要顧及的不再只有技術的事情,還必須考量團隊的研發方向、如何讓團隊更有效率運作、維持團隊中的工作氣氛等;其深層意義在於「換位思考」,在抱怨主管或部屬之前,先想想看為什麼他們會如此作為,是否有別的理由?不同的高度,需要有不一樣的視野,想想他們看到了什麼?換位思考也可以是水平展開,透過換位思考學習到更多:當軟體工程師與機構工程師合作時,若能瞭解彼此,便可以先為對方盤算,會遇上什麼問題?有什麼辦法解決?藉由合作學習彼此專業領域,對於未來的研發整合能力,更是能夠面面兼顧。
 

努力做更好的你
 

    那要是遇上困難呢?不努力一定過不去,努力雖然也未必過得去,但起碼留下努力的痕跡,這就叫做經驗,更是職場新鮮人所缺乏的。請不要因為工作的負面情緒,抹煞自己對專業的熱情;如果倦怠了,請替自已多找幾個專業,我的處理方式:程式寫煩了,就去畫機構,機構畫膩了,就去跑模擬,模擬卡住了,就去配電路,電路配累了,又回去寫程式;不過這也是主管給我了很大的舞台,才能夠如此發揮自己的能力,這些技能大多在學生時期一點一滴累積的,從現在開始累積,都不會太晚,多點技能頂多淪為“打雜工",不會沒工作。如果累了,「給自己一個開心的理由,哪怕只是電量很滿,陽光很暖。」不妨吃個糖果餅乾,參與社團活動,或是放假出門走走,甚至到KTV放聲大唱、大聲嘶吼紓壓,找個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熬過不能選擇的時候,才能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共勉之,各位加油!做更好的你!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2018台達樂活日自拍_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先生(左)及執行長鄭平先生(右)。

Art editor Img
2019台達樂活日實境解謎得獎合影_台達電人資長陳啟禎先生(右一)與團隊。

作者簡介-------------------------------------------------------------

丁仁峰,2009級臺大機械系碩士、2011級臺大機械系博士(2016畢),黃光裕教授為其碩、博班指導教授。2011~2016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之研究助理、博士後研究員;2017至今任職於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達電)之台達研究院的研發資深課長,主要負責工業4.0的智能製造以及自動化生產的相關技術研發。

 

點閱人數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