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學生園地

機械工程實務個人心得

大四詹佳林

 

    大家好,我是B09級的詹佳林,目前機械三。這學期修習了「機械工程實務」,我所屬的組別是2023年度的第04組,在期中及期末測試與報告中都拿到很好的分數,歡迎大家參閱我們的書面報告以了解更詳細的設計內容。而在這篇投稿當中,最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個人心得與歷程。尤其是給今後的學弟妹,實務課的題目設計每年都會再改,每個人、每個組別的狀況也都不同,我想可以分享給你們的是我在過程中體悟到的「心態」。

 

    一直以來,我並不是系上成績名列前茅、學習能力很好的同學,也不是很擅長或是很喜歡動手實作的人,更不是一個在系上人緣超級好的系核,因此,「機械工程實務」這門課曾經是我極度害怕的魔王課。當初的我,會害怕自己是否會因為大一大二的學科基礎不夠好、因為我笨手笨腳也沒有很多實作經驗,就會是一個很沒有能力的人,甚至會因為沒有跟很多班上同學夠熟,以至於我會被同學嫌棄,很擔心沒有人想跟我這個「雷隊友」同一組,或是我會把所有事情都搞砸。然而,這學期並沒有像最先我幻想的那樣會有什麼人生毀滅的危機出現,最終我成功順利度過了,相信每個人也都有機會做得到,希望這一篇文章,可以帶給那些對於這門課感到擔心與恐懼的人更多的信心與鼓勵。

 

    這學期的主題是[Aero Rider],由4-5人一組設計一台搭載風力作動裝置的車子,使其能在輪胎容易打滑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依靠風力作動裝置獲得足夠的抓地力,讓車子順利前進。很開心找到了兩位B07級的聶家任、吳宗翰同學(我和這兩位學長於上學期在機械設計原理與機械量測原理課程當中同一組)、一位B08級的林育靖同學(與上述兩位學長於上學期在自動控制課程當中同一組)、一位B09級的江明鴻同學(都沒有和我們同組過)一組,橫跨三個年級的組員也是我們這組的特別之處,透過一開始的團隊契約討論以及上學期建立的合作基礎,讓我們在第一次會議時就完成大致分工,也有了團隊共識。

 

我的組員都比我強,我可以負責些什麼?

 

    我們的分工,主要是依據個人「較擅長、較感興趣、未來可能發展的領域」作為選擇依據,我們將整體專案拆分成風力作動裝置、車體與空間、升降手臂、機電硬體零件、Arduino程式撰寫這五大類。由雙主修電機系的聶同學與吳同學分別負責他們較擅長的機電控制硬體與軟體,我則選擇較有興趣的力學與熱流相關的風力作動裝置還有3D列印,而江同學負責車體與空間及雷射切割,林同學負責升降手臂。我還爭取登記擔任組長,主要負責文件整理。其實當時的我常常會覺得自己根本不像個組長,反而組員都比我強,也會很擔心其他人是不是會覺得我不夠認真。尤其聶家任同學是我們這組的意見領袖,他充滿對於學習的無窮熱忱與主動積極,總是不斷提出新想法激發討論與擅長針對專案做統整性思考,那種充滿動力的執行力非常有具感染力。

 

    當我覺得自己好像很不值得組長這個稱謂而感到有點內疚時,「轉念」是我學會的第一件事。我原先想的是「我這個組長很廢」,但當我換個角度想「我擁有很積極、很認真的組員」時,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反而覺得很開心。好在當我自己其實不太知道怎麼當好組長時,組員卻都很用心付出與自動自發,不需要組長三催四請、苦口婆心地拜託大家做事。更何況,我們是一個「team」而不只是一個「group」,就算沒有名義上的組長,也應該具備「每個人都是組長」的心態,而不是組員永遠只能被動坐等聽組長發號施令。

 

 

每個人的存在都有意義,不要覺得自己毫無貢獻

 

    這學期馥菱老師設計的個人工作日誌我認為幫助很大,當我開始試著檢視自己實際上做了那些事時,我發現學會的第二件事是「肯定自己」。除了針對個人負責的項目可以每週檢視進度以外,觀察及反思也是相當重要。我除了風力作動裝置以外,還負責會議紀錄整理、書面報告模板建立,以及BOM表與收支統整等等,組員稱讚我整理得很漂亮,讓我很開心。雖然這些是比較瑣碎、文書方面的工作,並不需要過於高深的知識基礎,但總得需要有人花時間負責。我就發現自己雖然不是在事務面上付出最多的人,但是在無形之中,包含自己在內的每一個人,光是「存在」本身就相當有價值。想到期末測試前,我們在調整循跡的機電控制時,在永齡從中午待到晚上要閉館弄了好久,內心也覺得很煩燥。我根本不懂車上的那些電子元件要如何安裝使用,更不會寫程式。只能在一旁幫忙開送風機、顧著車子不讓它飛出跑道。後來想想,即使看似什麼自己都不會,但陪著組員一次又一次的測試與除錯,也是很有參與感,至少我沒有缺席任何一次小組工作時間,在最後成功完成期末測試時能感到與有榮焉、問心無愧。

 

    除此之外,我想我最擅長的是對組員的「日常關心」吧!我在四月多時曾送給吳同學跟聶同學大麥克買一送一優惠券,因為我知道他們很喜歡一起去活大吃麥當勞,但是這學期兩個人都比較需要各自忙,讓他們有個機會一起吃個漢堡,讓生活保有小確幸是件好事,畢竟這學期也是他們大學畢業前的最後一學期了,之後讀碩士只會更忙;我在第十五週靠近期末考時,把自己在小福廣場獲得的學輔中心期末AllPass糖,轉贈給林同學,因為我聽到他在期末考週每天都有一到兩科考試壓力很大,所以希望能替他加油打氣;我會在我們組別於永齡實作中心待一整天時,關心江同學有沒有吃午餐、晚餐,因為我看他一直在排隊等雷射切割機,怕他太晚會沒有東西可以買來吃對身體健康不好,希望他們當時都有感受到我的關心。因此,想鼓勵大家,一個人的貢獻不一定可以具體被量化,但卻是其他人可以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即使只是陪伴在一旁、或是像活潑的吉祥物一樣,這些都能振奮旁人精神。

 

 

做人甚至比做事更重要,良好團隊氣氛是關鍵

 

    我想我們組別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團隊合作的氣氛了吧!「感恩」是我學習到的第三件事,非常感謝自己的組員都很積極用心,過程中可以觀察到每個人的優點,期盼自己能向他們多多學習,更感謝大家營造出一種「很平等」的感覺。就如同我前面的敘述,大家應該可以發現我們是以「同學」相稱,而不是「學長、學妹」,這件事情讓我很感動。因為本來每個人學習的速度、專長特質都不相同,學長們很厲害,但是只是一個在稱謂上的小小細節,就讓我感受到團隊之間並不存在年級與能力的落差感,而是覺得大家在同一個出發點上相互學習與成長。彼此也常常不吝給予「哇!你真厲害!」這樣的讚美與鼓勵,讓團隊氣氛充滿溫暖。或是我們在LINE群組都會按表情符號或是傳很可愛的貼圖,讓群組氣氛不再只是像在辦公一樣,而是洋溢著很輕鬆、自在的氛圍。線上討論最怕被已讀後空氣突然安靜了,在群組的及時積極回應絕對比起沒有想法於是什麼都不說還要好千萬倍,相處與互動是很細小、很簡單的事,然而卻很重要。

 

 

遇到不會的事情,更要勇敢提問與找人討論

 

    我學到的第四件事是「無我」,要從想到「我自己」變成想到「我們」。我體會到當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只關注到自己時,那格局就會有所侷限;而當一個人總是想到團隊,想到自己以外的人,那他的心量就很不一樣。其實我是一個很不敢問問題的人,當自己遇到問題時,就會不知道怎麼開口、很想逃避。但是,我看到林同學都會很主動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包含生病發燒時會在群組告訴大家身體不適無法維持正常做事效率、不知道怎麼寫matlab程式碼時會找吳同學一起討論一起想、忘記inventor怎麼操作畫圖時會請認識的系上學長教自己,這些情況讓我從林同學身上學到積極參與、不懂就問的求學態度。也才發現,當自己覺得沒有勇氣坦白自己想不出好點子時,就代表我還是只在乎自己,不夠在乎團隊。當我心裡想到的是要讓整組的專案順利完成時,我就能因此突破自己總是默默不敢說話的心理關卡。

 

    後來期末前,我告訴大家我真的想不出來風力作動裝置可以怎麼改良期中版本機翼設計(運用的是機翼的上下壓力差產生升阻力原理),然而下壓力是關鍵拿分的任務,如果沒有下壓力,我們的期末測驗大概會失敗得一蹋糊塗。就當我坦白告訴大家我負責部分的現況時,組員們便也開始一起集思廣益想辦法,甚至半開玩笑式的鼓勵我說「那不然我們就靠循跡跟BONUS拿分就好,下壓力沒有就算了」,真的超暖。沒想到奇蹟式的,後來我們嘗試了塑膠袋導引風的設計,反覆試錯後設計出一個改良版的J字型集風裝置(運用的是風速與風壓原理),還有在其角落處,為了避免風產生亂流損耗能量所黏上的透明膠帶,都是很有創意的細節, 效果也讓老師印象深刻,為這堂課留下了難忘的成就感與美好回憶。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車輛成品側視圖

Art editor Img

我負責設計的J字型集風裝置成品斜上視圖

Art editor Img

期末前車子在賽道上進行測試,改善循跡

Art editor Img

期末測驗整組開心合影留念,左起依序為,聶家任、江明鴻、吳宗翰、詹佳林、林育靖

Art editor Img

期末測試時大家全神貫注,期望順利完成任務拿到高分

 

點閱人數網站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