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志系友
當年決定跟從馬老師做研究,除了因為知道他從事理論分析,深厚的數理能力令人佩服,更由於在擔任機械系計算機中心助教時,幾次的接觸,深感老師溫文儒雅,修養極好,擁有學者氣質。當時,也不知道老師的指導風格,見識淺薄的我亦不知道眼前的教授在力學界的地位,就這樣,憑著過去幾次的印象,去找了馬老師。如此的因緣際會,讓我有幸在馬老師的實驗室裡,徜徉於學術的殿堂,沉浸於諄諄之教誨。
猶記得老師中午總是到實驗室的大桌子用餐。餐畢,老師在喝咖啡的時候,我總是厚著臉皮,拿前一天實驗的結果找老師討論。老師對於學生們干擾他的休息時間,毫無慍怒,總是有耐心地看著資料,一邊告訴我,這些資料啊,可以看出比我報告的內容更多的訊息,要多看看多想想。我就是在當中,學習如何更深刻的從實驗研究的資料裡,找尋與發現當中細藏的現象與規則,並進一步延伸更多的創意與想法,及追根究柢的頭緒。老師研究十分講求確實,總是教我們按部就班,實事求是。我在博士班的研究過程中體會到:做出耀眼的成果固然令人嚮往,但過程中的沉著、冷靜、細心、嚴謹與踏實,更是一切的基石。
我在跟隨老師研究不久,懷孕了,不在我計畫之中,原來希望能拿到學位再懷孕生子。當時自己感覺十分慌張,研究工作做到一半,研究進度必然受到影響,深感自己很不負責任,情緒非常低落。我思考了幾天,鼓起勇氣與老師討論。老師非但沒有責怪,很開心告訴我:“恭喜啊!真的!恭喜!”。至今,我都記得當時那種,好像受到一個慈父的安慰,很想掉淚的感覺。我孩子滿月,老師還帶著實驗室的師兄弟姊妹來看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這就是馬老師,他以身作則的努力研究,埋首於工作,但同時愛家愛妻愛子,也重視學生的家庭與生活平衡,有時候,更會與師母一起關心我。
我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學習做研究的方法,一直感受老師的嚴謹與書生氣質。直至畢業之後,在一些場合裡,慢慢了解,老師因其個性寬厚、天性和樂,而有許多知交;更經常提攜我們這些後輩,不吝給予,令人時時感念。正可謂:有筆有劍有肝膽,亦狂亦俠亦溫文。此生十分榮幸身為老師的學生,老師於我恩重如山,太多太多的感謝與感動無法言傳。雖極度不捨老師的離去,但相信老師留下的為人與為學之典範,將永世不朽,並永遠存在我們心中。
林育志 2024/7/26
作者:林育志
馬教授博士班的指導學生
畢業於2004 年

█ 實驗室學長生日,大家一起慶生,是我們實驗室的日常。

█ 博士班畢業時,老師與幾位應屆畢業生及實驗室同學一起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