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瑜斐系友
得知事情的當下心情其實很平靜,直到晚上回到家跟太太說了這件事並看到書架上的論文,眼淚才止不住地流下來。
我絕對不是和馬老師最有羈絆的學生,但想起目前能有不錯的工作,職涯穩定的發展,都是拜馬老師在碩班期間的訓練所打下的基礎。當初若沒有進到破壞實驗室,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專業上的訓練當然是學界業界都有目共睹,但我想,做事態度才是自己受老師影響最多的地方。老師總是希望大家能時時刻刻都再往極限推進一點。記得口試前一個月,在已規畫好的論文中又硬生生地多了一個新的章節。雖然當下備感壓力,現在回頭看,做研究寫論文絕對是自己成長的一大里程碑,而沒了老師的指導,這塊碑便不可能有好的基底。
在研究所初期,我曾找不到方向。但在我們迷惘的時候,老師總是如同慈父一般引導著同學們慢慢摸索出適合各自的研究方向,並盡自己所能提供我們所需要的資源。另一件印象深刻的故事是,有次在實驗室看球賽聲音太大被老師唸過,但過了一陣子的某個早上,老師卻和我們幾個學生坐在電腦前一起看著那年小熊隊拿下了睽違108年的世界大賽冠軍,終結了山羊魔咒。
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到了外縣市。當老師有到當地出差時,都不會忘記找在當地的實驗室畢業成員一起吃飯聚聚。就如同實驗室的line群組名稱「破壞實驗室宗親會」一樣,雖然畢業後大家各自奔向前程,但老師仍像父親一樣祝福並關心著大家。
我想,既是嚴師又是慈父,是老師留在我心中的形象。
希望在往後,所有受過老師薰陶的人都能延續老師的學術精神去影響更多人。也希望老師能無牽無掛地做自己最喜歡的研究。
2017年畢業碩班學生 蔡渝斐 202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