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B01陳品衣系友
寫給正在大學裡的學弟妹,希望我的個人經驗能帶給學弟妹不同的視角。文章最後附上我的聯繫方式,歡迎學弟妹有問題一起討論!
臺大機械系──印象深刻的專題與修課經驗
回想大學四年,我和大多數B01的同學或許有類似的回憶:必修課很多,作業考試不少,氣浮車好難。大學期間比較特別的兩個經驗是 (1) 跟莊嘉揚老師做的鳥蛋專題 (2) 林沛群老師的機器人簡介。
在專題中,我們研究了鳥蛋的機械性質。起初我們憑著好奇心擠壓各種雞鴨鵝蛋,對鳥蛋進行壓縮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發現了在形狀、種類各異的鳥蛋間竟存在一個約略恆定的無因次參數。這段寶貴的研究經驗讓我完整體驗了學術研究的過程,從課題發想到撰寫期刊論文。
另一方面,在林沛群老師的機器人簡介課程中,老師深入淺出的介紹如何用簡單的數學模型描述多軸機器手臂的運動軌跡與動態,以及機器人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期末報告中,我做了咖啡拉花的模擬,將sensor 貼在學校附近咖啡聽的拉花杯杯底,記錄運行軌跡、速度與加速度,並用Matlab建立的機器手臂模擬,重現了拉花的過程。這門課不僅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獲得了出國比賽的機會。
學弟妹們若對某領域感興趣,不妨旁聽或修習研究所課程或參與專題研究,很有可能帶來與大部分必修課更深刻的體驗和意想不到的收穫。
研究所──多方探索認識自我
在研究所的六年多裡,我接觸了許多不同領域的課程,也改變了研究方向和導師。
在碩士階段,我跟著Del Vecchio博士研究利用控制原理調節生物系統。我的碩士論文探討了CRISPR在基因調控中gRNA搶奪有限dCas9蛋白質資源的現象。因為研究需要,除了控制領域的課程,還需要學習數學系的實分析、分子生物學以及pipetting進行生物實驗,對我來說都是跟機械系完全不一樣的內容,很新鮮。研究後期,我意識到自己對這個研究領域沒有太多熱誠,而且手不靈巧的自己很難做好重複性的pipetting生物實驗。
於是在研究所二年級下學期,我換了研究領域和導師。當時同實驗室有個學姊研究交通領域的控制理論,每次她報告的時候,都覺得她的研究比我的有趣,於是我開始探索運輸領域相關研究。探索的過程,我發現了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一個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領域。運籌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利用數學建模和分析方法解決現實世界中的複雜問題,改善組織和系統的效率、效益和資源利用率。它在各種領域,包括運輸、工業、商業和醫療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學校的 Operations Research Center是這個領域頂尖研究的集散地,大多數的教授都有跟業界合作的研究,經常性的研究過程是:藉由數據了解現實問題、建立模型模擬業界真實問題、設計演算法解決問題,最後從這個過程發想有研究價值的理論。當時的我覺得,若是能掌握運籌學核心的建模和分析能力,豈不是我與一台電腦就可以解決天下事,簡直太酷了!
很幸運的,我的博士指導老師Stephen Graves在我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給我一個機會,收我當學生。在博士期間,我與Amazon的科學家合作,設計order fulfillment演算法以降低運輸成本。Amazon龐大的系統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萬訂單流入,我們設計的演算法自動訂定每個訂單的運送方式及路徑,在準時送達的基礎上降低運輸成本。
轉領域的過程很艱辛,打掉重練的路上需要持續勇氣與定力。可是親身經歷著個過程,真的覺得非常值得。年輕的我們試錯成本很低,若不滿意現狀,應跟隨本心,勇敢做出改變!
業界工作
畢業後,我先後在Flexport和Amazon當科學家。Flexport 是一家物流科技新創公司,致力於利用軟體和數據優化全球貿易,目標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貨物追蹤、海關清關、保險等。我們組有十多位科學家,負責設計各種運輸相關演算法來優化及自動化定價以及供應匹配。我們從零到一設計演算法,身兼PM, software engineer將設計的演算法展品落地,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可惜後來公司大規模裁員,因緣際會的,我又回到Amazon。這次我在Amazon裝置 (ex: Alexa、Kindle、Ring、Blink…) 部門設計製造和分配相關的物流算法。
未來展望
在Flexport工作期間,我累積了許多與物流相關的創業點子,離開Flexport後,我在上班之餘不斷探索可行性,未來希望能將想法為產品,推向市場。
自我介紹:
2016台大機械系畢業,2020年麻省理工ME、EECS雙碩士,2022年麻省理工Analytics for Supply Chain博士。畢業後曾在物流新創公司Flexport及Amazon 擔任科學家。2024年於矽谷創辦新創公司Pax AI (YC S24),擔任執行長。品衣聯絡方式:pinyichen@gmail.com

█ 陳品衣系友麻省理工畢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