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大學機械系電子報

系友/教師園地

異鄉求學求職分享

留學分享

B96黃文彥系友

 

    回想起來,出國到現在也已經將近七年。多年的外國生活,感覺自己已經在這個“異鄉”扎了根,但到底有沒有達成自己出國前的那番憧憬呢?

    說到一切的源頭,六歲時跟隨父親到倫敦旅居一年多,印象相當深刻。剛進英國小學的第一天,連ABC都還不會,始終記得當父母在導師的建議之下離開教室的時候,那種無助和徬徨的感覺。不過很幸運地遇到一位快退休的老師,花了很多額外的心思帶我融入班上。同學們也很友善,雖然聽不懂他們講甚麼,還是開心地玩在一起。就這樣,這趟英國的體驗在我心中扎了一個留學夢。

    大學時進了機械系,和不少人一樣,按分數填志願,直到放榜才驚訝的一下:啊!我以後要當黑手嗎?18歲的我很不懂事,對未來也看得不遠。因為本來就對理工興趣缺缺,因為家庭壓力才走上這條路。大一大二根本跌跌撞撞,每次看到課本就一個頭兩個大,微積分開根號乘以十也可以拿37分,現在想想自己真不簡單。幸好還剩那麼一點自尊,還想出國,還想闖番事業。再來暑修微積分後實在不想再犧牲自己的暑假,從大三開始說服自己轉換角度,接觸原本不感興趣的科目,並加入楊馥菱老師的專題。當時楊老師正和國家地震研究所合作「研究土壤液化」的計畫,與大三所學的流體力學恰好密切相關。利用課堂上所學,現學現賣推導地震時土壤為何鬆掉,水為什麼會從土壤冒出來。老師對於研究的執著和熱誠也深深感動了我,到現在仍很難忘老師在周末的下午, 仍陪著我和一起做實驗的學長攪拌小米粥加糖漿來模仿液化土壤。課餘之外,我常常利用空閑時間到圖書館閱讀外文報章雜誌、並加入模擬聯合國社團,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多了解時局脈動並培養世界觀,也學習從不同文化,觀點看待事情,最重要的是為留學做準備。
    這些平時培養的英語的能力,確實日後在面對英語留學考試時發揮了作用。

    後來申請到馬里蘭大學的碩士班,剛好研究所的強項就是熱流,於是就決定繼續往這方面走。在國外唸書相比臺灣來得辛苦,除了面對語文劣勢以外,這邊課堂上很多實際應用,美國同學也多是從小就對機械相關領域很有興趣的人。他們不一定算得比臺灣學生快,也不一定比我們懂,但他們很敢講,很會Marketing。我想這也是老美強大的關鍵原因之一,即使以前玩英文社團,來這裡還是非常Struggle。

    在美國念書,實習非常重要,我受一個早我一年去的女同學感召,從秋季Career Fair就開始丟履歷,找Employer聊。在過程中,從不太會講到敢講,漸漸懂得包裝推銷自己而獲得肯定。這一段歷程也培養了自信和成就感。後來的實習和工作也都是在Career Fair裡找到。有一點和我們在臺灣想像的不同,美國人很重視關係,他們叫做Networking,這不但和找工作也和未來職涯非常重要,被美國人當作是一門人生必修。

    畢業之後去了實習的公司大金。在美國,薪水也是要自己談,通常可以到Glassdoor或Salary.com等網站去看相關職位產業在那個地點(美國州和州之間差異很多)的薪水,然後用那個Average加個20%來開始談。自己就因為當初不熟悉美國文化,怕會因此被拒絕,直接就接受了Offer,非常後悔。有研究做過統計,起薪低通常會對整個職涯的薪水有很大影響,因為之後每換一次工作或每加一次薪,都是用你現在的薪水為起點。
    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文化上的差異,也讓我遇到了不少困難。由於美國人講話很直接,開會報告時,常常會被打斷或有很尖銳的提問。一開始會很不習慣,以為他們在針對你。但事實上,因為開會時間簡短,大家都希望可以利用最少時間達成最多共識,問題討論都只是就事論事,開完會大家仍和樂相處。偶爾會有一些溝通不良或誤會,但這也是一個學習和別人合作的機會,到現在也都還在學這門功課。

    曾經有一位學長告訴我:「選擇對的路比什麼都重要」。在大學時,我並沒有很積極尋找自己的路,只是順水推舟拿到畢業證書,如果那時能撥出一點時間,多想想規劃自己的未來將會更好。有些問題如果能事先打探清楚,其實可以省下未來不少冤枉路。以美國為例,你畢業後是不是要留下來工作,選擇留下你工作簽證效期規則有沒有看清楚,還有要不要拿綠卡都是可以事先想好的事情。再來,你想做的工作性質,薪水,長期規劃,你就讀的學校可以幫你什麼,也都要想清楚。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大部分我在這裡認識的人也是這樣,有時候大家接受的資訊真的很難完整。但一定要保持彈性,如果想轉行,最好儘早轉。美國給學生的工作簽,一個學位只有一次,所以好好珍惜。入行了不但簽證是個問題,也很容易被定型。一步錯會步步錯。

    此外,學習新知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開放的心胸,沒有嘗試就先不要下結論,更萬萬不可以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我大學時很抗拒寫程式,到美國念研究所被要求一定要寫,才發現入門其實並不難,問題在於如何去利用程式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對人也是一樣,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成長背景,第一印象往往很強烈,但千萬不要讓第一印象左右了往後的關係。就像一本書一樣,別讓封面掩蓋了對內容的好奇心。一定要給人機會,讓他們展現他們的好,這樣會大大增加自己的視野,也會讓我們更快樂、更包容。特別是到了歐美,更容易遇見我們平常在臺灣不容易看到的人,如何和他們相處,更是一件相當重要的課題。

    再來,溝通是一門職涯上最重要的學問,特別是在異鄉外語環境下,這樣的體認更加深切。一般而言,東方人通常比較害羞沉默,或許是民族個性比較內斂。我們比較謙遜,做十分只說八分。這或許是一種美德,但對於想來外國發展的人來說,卻可能是個缺點。因為我成長的家庭比較內斂,說話比較拐彎抹角,在美國初出社會時,過多鋪陳反而造成溝通障礙。老闆往往不等人說完,便直接問:「結果是什麼?下一步要怎麼做?」。同樣身為移民,印度人就是個很好的學習對象,他們很勇於發問,敢對自己做宣傳,所以往往和我們起跑點一樣,卻升遷很快。

    最後,回到自己開頭問的問題。可能有吧,我基本上有達到自己當初所想的,在美國找到工作住下來,經濟也有到當初想像的寬裕,但這條路走下來我越發現自己才能可以在其他方面更發揚光大,我所選的這行也沒辦法讓我待在我喜愛的大城市。但如果當初我可以多花點時間想,可以再想遠一點、勇敢一點、貪心一點,或許我現在的人生可以更加完整。無論如何,千萬不要放棄,我雖然繞了點遠路,但還是相信自己還是在對的路上。在國外,我也看到不少大學期間表現平庸的人,因為堅持所以成功。我分享我的故事,是希望我的經驗可以省你一點力,最重要的還是你那顆保持開放和堅持不懈的心。加油!臺大的學弟妹們。 Art editor Img

作者簡介------------------------------------
黃文彥,2011年臺大機械學士畢,馬里蘭大學碩士畢。

德州以槍枝文化聞名, 和德州朋友第一次在靶場打靶

和馬里蘭朋友一起跨年

在櫻花聞名的華盛頓賞櫻

點閱人數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