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9級林倩如系友
我是機械研究所R09級的林倩如,在研究所最後一年前往得郭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y of Stuttgart)交換一年。很榮幸有這個機會分享在德國交換的心得,希望這篇心得可以幫助考慮交換的學弟妹更了解交換生活跟德國。
還沒準備好就出發的勇氣
選擇德國作為交換的國家其實算是一場誤打誤撞,當初一階申請的一般組學校都沒上,在二階申請階段覺得身為機械系好像應該去機械強國看看,就毅然決然申請了德國學校,但我其實完全不會德文,甚至在入境德國的時候我連德文有幾個字母都不知道。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初擁抱一切未知出發的自己有種無知的勇敢!
重視自我規劃及預先準備
德國的考試制度跟台灣不太一樣,不同於臺灣有作業分數跟期中考,在德國很多課的成績都只取決於期末考,斯圖加特大學的考試甚至是跟課程分開註冊。這種制度給予了更多時間規劃的彈性,同時也考驗自我約束力,尤其現在有些教授會上傳上課錄影,如果自律能力不夠,很容易淪為學期末才開始補整學期的影片,在短時間囫圇吞棗的讀了一堆內容後就去考試了。
除了學習上很重視自我規劃外,生活上的預先規劃在德國也格外重要。看醫生、銀行開戶、辦入籍等事務都需要提前預約,我當初銀行開戶從預約到拿到提款卡等了一個多月。如果沒有提前規劃好代辦事項,很容易因為各種預約時程或者德國的低效率影響到其他後續程序,甚至可能會超過截止日期。
勇於嘗試各種不一樣的生活
我一直認為交換某種程度上很像一場有正當名義的Gap year,沒有旅遊那麼自由隨性,但也沒有念學位那麼大的課業壓力。交換的成績可以選擇只登錄不採計,所以選課不需要擔心成績不好會影響畢業GPA,也不用考慮一定要修滿必修學分,可以大膽地去嘗試有興趣的課。這一年,我修了一堂訪問賓士員工並針對賓士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式的課,也修了一堂會請太空人來授課甚至參觀歐洲太空營運中心(ESOC)的航太課,這些都是在臺灣不太有機會接觸的領域,既然已經走出舒適圈出國交換,當然要努力去抓住這些難得的體驗機會。
交換生不僅擁有相對自由的生活,也有許多的學校資源或活動資訊,在短短一年的交換生活中,我加入當地的ESN-Stuttgart社團當志工、在南瓜節打工、去德國人家裡過聖誕節。語言障礙的確讓我少了很多選擇,但在實際試過之前都不要先去定義不可能,大多時候的限制都是自己設下的,只要勇敢去嘗試就有機會。
不斷遇見不一樣的價值觀
在這一年中,我旅行了歐洲15個國家,也參加一些國際生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很多不同國家的文化和不同人的價值觀,尤其在背包客棧遇見的旅人給予我很多探索未知的勇氣,對他們而言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好像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甚至可能會花一整年的時間去不同地方打工、旅遊。在我原本的生活圈裡這份脫離“正軌”生活的勇氣是少見的,大家好像普遍害怕犯錯或者浪費時間,但探索本身其實就是一件重要且意義非凡的事。
結語
這一年的交換生活我最大的感悟應該是很多時候需要有沒準備好也勇於嘗試的勇氣,畢竟我從決定出發到交換期間的很多經歷都是在先備條件不完善下嘗試的結果,但我依然度過一個精彩的交換生活,如果當初覺得要做好準備才出發那我大概就不會出發了吧。
最後,雖然很多人都說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但我還是滿建議如果有機會可以出國看看,不管最後的結果是體驗到夢想中的生活還是想像破滅,至少親自去認識這個世界了。如果不確定自己適不適合在國外讀學位,交換或許也是一個很好的試水溫方式。

█ 在南瓜節打工

█ 參觀ESOC

█ 和Host family一起度過聖誕假期

█ 和日本朋友去芬蘭看極光
點閱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