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巫秉融系友
我是巫秉融, 在臺大的最後一學期選了一門由林以凡教授開的「主題英語不尬聊」的課程。之所以選這門課,一開始只是想要加強英文口說,但整學期下來,它給予我許多啟發。與別人交談中,教會我如何維持良好的人際溝通,更加強我去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能力。最幸運的是,它在我的研究生申請中起到了重要的幫助,以及豐富我在學校最後的生活。
不只是尬聊的不尬聊
除非很擅長社交,在課堂初期要「不尬聊」近乎不可能,有些討論主題更會讓人使出呆呆的傻笑。但在這樣近乎陌生的環境中,我獲得了許多新的體驗。你可能會難以想像,一位看似害羞的男同學在棒球場上的活躍,或者體會到同學搶到Taylor Swift門票臉上滿滿的喜悅。這些同學都生活在同個空間中,用自己的方式訴說大學的精彩,也改變我對大學生活枯燥乏味的認知。我也在對話中逐漸喜歡上聆聽他們的故事,例如有趣的泰國廣告,或者在尼泊爾的就醫經歷。雖然我對於大家喜歡的東西一竅不通,常常聽完大家的解釋後目瞪口呆,但也就因為我們關注在不同領域而帶來不同滋味,仔細咀嚼後往往出乎意料的有趣,哪怕只是今天發生的小插曲,也有可能掃除同學身負的壓力與憂鬱。
不用想太多,敢開口就成功了
隨著逐漸進入狀況,你會發現這門課需要主動去參與,而不是等待別人的問題。我覺得,不必害怕說出問題,在學校大家人都很好,都會耐心地回答你。不必害怕自己無知。相反地,無知其實是你最大的優勢。在許多的問題中,你會逐漸了解別人的經歷,別人也會逐漸理解你的性格。比起只是單純的問問題,我更認為好奇心是改善尬聊的好方法。因為我什麼都不懂,但是我想了解新的人事物,所以會想聽聽看別人的想法與意見。即使是像我一樣的不擅長聊天的人,仍能從其身上學習到很多。就是這樣單純交朋友與學東西的心態,有意無意間問個蠢問題,才能斷斷續續的延續話題。結果當然是見仁見智,但我很感謝大家願意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這大概是永遠在課本學不到的智慧。
遊戲中引發思考
除此之外,在許多的遊戲或角色扮演裡,你也可以發現他們的大放異彩。不管是搖呼拉圈、畫畫、或比手畫腳,很難想像在這所被知識包圍的學校裡,還可以在課堂上得到純粹的快樂。我自己則從中學會表達想法,知道就算問題簡單到只想用是與否回答,也要想一些理由來支持論點。一方面不只是想要增加口說能力,也想從觀點中審視對一個問題的見解。更重要的是: 學會接納不同的觀點。畢竟,很多問題沒有是非對錯,就好比迷信與理性中存在灰色地帶,就取決於個人觀點去切入、合理化該行為。有時候,別人的想法還會帶給你啟發,讓你有不同體悟。
課堂給予我的課題
經過一個學期的參與後,我認為這門課的價值遠遠不只表面上的會話課。除了需要在每週短短的時間內盡可能的跟別人對話,它帶給我很重要的課題是: 在跳脫書本與考試後,我究竟要如何向別人介紹自己? 經歷四年臺大的學術薰陶,歷練與知識固然不同以往。但脫離舒適圈後終究還是得回歸社會,去與不同領域的人合作,完成產品開發,屆時總不可能沉浸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而罔顧大家都不知道你在做什麼的事實。你的性格可能會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展露出來,但我認為這只能代表一個人當下的心境與狀態,你需要用時間去慢慢訴說你這個人,別人才會逐漸理解你做事情的原則、同意你的理念。而與人溝通的技巧著實巧妙,談吐得宜往往可以打破藩籬,語意不對往往讓人滿頭霧水。對於一個習慣獨處、獨自做研究的我來說,這大概是我23年來每年都死當的科目,也深深覺得這門課格外有意義。
輕鬆實用的課堂新體驗
總結來說,它帶給我的是一個輕鬆卻用實用的學習機會,在與不同人交談中找到樂趣。也許是我遇到一群很好的隊友跟老師、助教,才能改變對大學原本的定義。除了不斷追求知識外,似乎還有另一個空間值得去探討與發掘。
█ 上課會看3分鐘的短片,不會太難,但很容易討論
█ 有時候課堂上會做角色扮演,實際演練真實日常生活中的狀況
█ 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同學們熟記常用的一些生活俚語
█ 未來教室的桌子可以隨時記下重點,很方便
█ 螢幕也可以直接註記,回答問題
█ 課堂上丟骰子玩大富翁來回答相關主題問題
點閱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