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陳明新教授將上課的聊天內容整理成冊,分享他的人生觀。 |
我念大學的時候,修了一門蔣君宏教授開設的高等機構設計。學期初蔣老師給了我一個機構設計的問題,叫我去解決。
可是我每次上課,坐在製圖桌前面,想了三個小時,也畫了三個小時,就是做不出來這個題目。就這樣呆呆地過了一學期,直到期末考的時候,蔣老師在期末考題裡面,給了我一個暗示,利用一個數學定理,便可解決這個機構設計問題。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很傻,問題不會做,應該要去問同學、問老師,為什麼都不會去問人呢?
同樣的錯誤,我在唸博士的時候也犯了一次。我在美國的最後一年,那時候博士論文已大致完成,回國探望家人及朋友,在李雨學長的建議下,也利用這個機會回到母系尋找工作的機會,最後也敲定半年後畢業即返回母校擔任教職。可是我在返回美國之後,過了沒多久卻發現自己博士論文裡面的一個定理的證明是錯誤的,因為我找到了一個反例。這個定理是整個論文的基礎,所以整個論文的最後結論也出了問題。當時我很著急,怕沒有辦法在半年內畢業,這樣要怎麼跟母校交代呢?於是便一直思考該如何修正這個定理,結果花了半年的時間,大致將這個定理修正了一半,終於可以畢業。
在這半年內壓力是很大的,走路、吃飯、洗澡,隨時都在想這個問題,過了一段時間,身心的狀況都有退化。現在回想,當有困難的時候,應該要告訴周邊的人,尋求協助。譬如說,我可以跟母校連絡,要求延緩返校時間,也可以跟指導教授或實驗室的室友談這個問題,尋求幫助以紓解壓力。但我只曉得自己一個人在那邊承受壓力,沒有跟任何人說,實在太傻了。
一個人在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該怎麼辦呢?第一,心裡要放下,以我當時為例,就算母校的教職不保,又有什麼關係呢?應該不要急,慢慢地做,以後再找其他的工作。女朋友要棄我而去了,走就走,總不能勉強她,還有其他的緣分,或許能創造更好的婚姻也不一定。
所謂「為事在人,成事在天」,同學如果能夠接受這個觀念,凡事盡自己的努力,但是事情能不能成功有很多外在的條件因素,所以只好交由老天爺決定,心裡要放下。第二,要跟週遭的人講自己的問題,一方面自己的人生經歷、生活資訊有限,告訴別人,別人或許有更好的建議可以提供給我們。另一方面向別人傾訴自己的問題的時候,心中的壓力也慢慢可以消除,換句話說,以別人為垃圾桶,把心中垃圾倒過去。第三,要特別吃得好、睡得好。因為壓力大的時候,身心的耗損是很巨大的,古時候伍子胥為了過昭關,幾天之間,頭髮就全白了,所以這時候要特別好好照顧身體。
弄壞身體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就造成,但是要讓身體康復卻要花很長的時間。第四,每天要去做一點運動,運動的時候可以將煩惱暫時拋開一邊,同時腦部會分泌讓身心愉悅的腦內啡,讓身體放鬆,抵抗壓力。第五,可尋求宗教方面的幫助,以穩定情緒,心裡比較不會受壓力的干擾。
總之,最重要的是,有困難時要跟別人講,不要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