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黃理事長強調培養人才亦是企業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 |
雙向互惠友誼長存
黃理事長推展國際事務多年,對此也頗有感觸,他認為台灣在追求高GDP的同時,也應與合作國家發展平衡的經貿關係,以朋友的關係對等的互通有無,而非一昧輸出至他國而只進口極少量的該地區產品,他以旅行的經驗指出,他在以色列沿著約旦河往北,從原本的一片死寂、沙漠荒原的死海地區,一路到了加利利海時,景觀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一片綠意盎然、生氣勃勃,湖水湛藍清澈和果實豐美的景象恍如進入桃花源,而兩個湖泊最大的差別,就是因為死海只進不出造成鹽分過高,加利利海卻有豐沛的地下泉水不斷補給和約旦河的調節,湖內魚種及週邊生態資源豐富。
培育人才責無旁貸
黃理事長認為台灣的機械產業經歷過風風雨雨,都能夠自立自強成長茁壯,主要是從事機械業的人都有一股苦幹實幹的黑手精神,故能養成其競爭力。他也強調目前業界及學界都應特別強化創新力,在學校,同學們除了對知識及相關領域的追求,將所學融會貫通到產業界發揮所長外,對於美學的涵養也應強化,才是培養一個全方位機械人的正確方向。對於企業界也不應對人才的培育置身事外,只是單方面批評人才的缺乏及產學無法接軌等問題,其實,理事長強調,企業與學校是一體的,企業有其社會責任協助教育及培育人才的工作,舉例而言,企業提供實習機會給予學生,讓學生直接可以從企業中獲得實務經驗;企業與大學教授要有「長期」的合作計畫,理事長特別強調長期,因為長期培養默契及良性互動的產學合作,對於提升產業競爭力才能事半功倍;理事長亦建議產業界的老闆們要捨得派任公司員工至學校授課,由總工程師到校兼課,以結合專業與實務的經驗授課,對莘莘學子而言能夠更親近產業;另外,像是提供獎學金也是對在校學生實質的獎勵和協助。
追求原點一生受用
黃理事長說,他在大學時代的導師陸志鴻教授,對治學的嚴謹和追求原點的精神,帶給他一輩子的影響。他也從管理大師柯林斯書中【從A到A+】中得到的啟發,企業不斷在找對的人,他也提醒在校的學生們期許自己成為那個對的人,在專業領域的追求,要培養至少兩者以上的專業,甚至像倒三角形似的具有多方面的專業,當然,在人格道德及品行的追求卓越更是不容忽略,他提醒大家堅持做良善的事情,只要是對的事,便值得花一輩子堅持,他舉例有一個新進員工,一早見到老板就鞠躬哈腰,問候早安,同事們都說他拍馬屁,維持不了多久,但試問,若他能夠從上班的第一天堅持到他退休離開公司的那一天,那他還算是拍馬屁嗎?理事長強調每個人應該發揮出生命的意義,在配合整個社會的需求下,發揮個人的專長,在兩者的交叉點上貢獻並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他說企業賺錢是必要的,卻不該以賺錢為目的,一個企業若以賺錢為目的而違反社會原則,無助於社會,那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反之,他認為一個成功企業應以服務社會和人群為圭臬,而他這樣的想法還一度在朋友間被視為是自命清高的言論呢!不過,就如同理事長提到的堅持和原意,他提到,商業行為的初始便是人們為了提高生活品質,而將居住在山上和海邊的獵物相互交換,因為運送往來曠日費時,久而久之,同一村莊的人便求方便,委託同村鄰人代為運送,進行貨物的交換,回來時為表達謝意而將所交換來的貨物分享一些作為其中的報酬。人類行為間的互助互惠促進了更美好的生活,這是值得追求的本意,不顧一切只為追求利益,便偏離了這初衷與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