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黃漢邦教授實驗室團隊。 |
精密機械手臂 力量可控還易收納
另外,機器人實驗室也研發移動式機器人,此種機器人最基本的技術為定位導航以及建立環境的地圖,其困難處在於機器人定位時需要地圖,或者要建立地圖時需要知道本身的位置,因此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成為最流行的移動機器人技術。所建立的2D及3D環境地圖模型可用於城市規劃、環境探勘、室內裝潢、導覽、電影、虛擬實境和遊戲中。
在機器手臂方面已發展多年,由第一、二代的七軸手臂,第三代的四軸手臂,第四、五代的六軸手臂,以及最近的八軸手臂,針對機構設計、電路控制、演算法等多方向持續改進。除了可以控制手臂到精密定位外,對於手臂抓取力量之控制與力回饋之感應,也有不錯之成效,同時與影像結合,達到以視覺回饋的物體抓握。所研發之八軸機械手臂,採用雙軸式機構設計,為全世界第一個很容易收納之機械手臂。
上下肢外骨骼系統 造福長者及截肢病患
在外骨骼系統上,機器人實驗室亦有多年研發經驗,針對主被動的復健及力量增強問題,先對廣義的人機系統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利用自行發展的彈性耦合驅動方式,設計開發上、下肢外骨骼系統。並使用適應性變剛性機構來增加人機互動使用上的安全。此研究設計可以真實地幫助人類行走,輔助老人與上、下肢無力之患者移動。此外,所研發的人工義肢可用於截肢病患。
黃漢邦教授機器人實驗室,目前成員包括博士班和碩士班研究生、大學部專題生、及助理。多年來致力於機器人之設計與研發以及製造自動化科技的發展,專長在於智慧型機器人系統、人工義肢、系統控制、機電整合及製造自動化。
此外,曾與許多產業合作,如台灣麗偉、台積電、福特汽車、裕隆汽車、上銀科技、新代科技、華創車電、承德科技等執行多項產學合作計畫。另外,也執行國科會、教育部、技術處、工研院、精密機械發展中心等相關政府機構專題計畫。除了提供技術、經驗及技轉外,並將其中部分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及取得專利。
目前實驗室研究方向主要分為智慧型機器人系統、生醫工程及影像伺服系統等三大方向。期許未來能對學術理論及產業技術提升做最大努力,成為相關領域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