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 閱 本 報 Subscribe »
歷 史 報 區 History»
 
 INDEX »
創新人才搖籃
台大D-School課程
詹魁元教授
蘇侃老師
退而不休精彩愜意 
黃麗妃
單秋成教授 專業雜學並重
創造豐富的人生底蘊 
黃麗妃
My Year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at NTU
交換生 Roxana Pohlmann
My NTUME Life
大四 Andrea Parra Choy

My Taiwan Dream

博二 Cuong Hoang
Insider / Outsider
碩二 David Daley
企業參訪行 
連結課堂與實務
大三 陳柏綱
恭喜鄭明權系友榮獲
傑出系友貢獻獎
系友會秘書長 劉霆教授
恭喜薛興成系友榮獲
傑出系友貢獻獎
系友會秘書長 劉霆教授
1987級系友 三十重聚小記
1987級系友 楊天祥
1977級校友召集令
四十重聚活動報名
吳文方教授
台大先進動力研發中心介紹
鄭榮和教授
渡海留學
陳明新教授

學士班甄選入學
選填志願說明會

系辦公室
臺大團隊 無人駕駛技術
研發測試正式起飛
系辦公室

師大附中學生參訪 
開啟無限想望

系辦公室

汽車整車開發管理
概論企業參訪

碩二 呂 岳

畢業典禮圓滿成功
祝畢業生鵬程萬里

系辦公室
系主任的話
系主任 黃美嬌
機械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提供意見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創新人才搖籃 台大D-School課程

本文由本系教授同時也是台大D-School的教學組長撰文

文、圖◎詹魁元教授

創新想法 需機械實現
創新是當紅炸子雞,每個人都談創新,每個行業都想創新,但是創新到底是什麼?創新人才到底如何培育?台大如何讓學生都具有創新的基本元素?針對這問題,我和八位台大老師在2014年底到了公認最有創新活力的史丹福大學,參與了史丹福d.school的三天課程,和BernieRoth、BillBurnett、與DavidKelley等創始元老,學習如何創新。三天的課程下來,我體會到了幾個學校可以強化的重要任務:「只要是重要的人生課題,學校就須想辦法有系統的教育」,「創新的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元素就是把想法做出來」,也難怪史丹福的創新是由機械系的老師來教,2015年設立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創新設計中心(JacobsInstitute)也是以機械系為主體。想法若是做不出來,想再多都沒有用。做的出的想法才有可能是創新的,做不出來的想法,只能說「很有想像力」。
經過三天的洗禮和許多重點大學的參訪了解後,幾位老師就開始思考如何在台大現有的架構下落實新型態的教育,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思維理清楚,傳達給學生。經過了無數的會議討論後,我們決定暫時不成立學程,而以課程授與的方式和系所配合,以結合台大多元的專業領域,來讓大家學習跨領域合作。

█ 圖上:史丹福d.school的設計空間,雜亂的環境造就有創意的想像。
圖下:台大種子教師於史丹福課程合影。左圖之右三為本系莊嘉揚教授、右圖之右一為本系詹魁元教授。

跨領域合作 成立D-School
2015年台大創新設計學院(簡稱D-School@NTU)在校友王大壯的捐款下正式成立,成為台大一級功能性單位,設立執行長(由台大學術副校長擔任)與副執行長(目前為工學院院長、管理學院院長、社科院院長),上設由台大11個學院院長所組成的諮詢委員會,成為台灣第一個有實體空間和課程的「虛擬學院」,讓教育多了一點彈性與想像。

D-School的logo是由一個圓形和一個方形組合而成,圓形代表感性,方形代表理性,希望所有的課題與討論都是兩種思維的結合。電資學院院長也說,D的logo是邏輯上的「and」gate,讓大家用and 的概念來推砌出更深層的設計意涵。

█ 台大D-School授課老師組成。 █ 台大D-School修課學生組成。

D-School的內容
創新的課程需要培育的機制與資源的輔佐,因此D-School除了課程之外也有很多輔佐課程建立和執行的活動,整體的D-School教學內涵如圖所示。

█ D-School 課程與活動總覽。

首先講最核心的D-Course,D-Course是D-School對台大學生開授的正式學分課程,經由教務處之下的共同教育中心核准開授,多數課程被共教中心認定為基本能力選修課程,對學生來說有很強的修課動機。D-Course有統一的DS課號,讓台大的師生了解,這是跨領域課程,歡迎任何人來修。也因此我們在DS課程的審查上,必須確保所有DS課程有「跨領域」、「動手做」、「解決真實問題」的三大要素。

D-Course的類別
核心課程(DS5100系列):建立學生觀察與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讓學生具備合作發想與創新再造之能力。課程包含:設計思考、使用者心理、說故事能力培養、腦力激盪、團隊合作技巧…等課程。
工作坊課程(DS5200系列):增強學生實作的能力與五感的敏銳度,協助學生強化創新構想的形成與執行,課程包含:模型建構實務、木工藝實作、影像戰鬥營、音樂設計與創新應用、數據分析與資訊視覺化、把想法畫出來…等課程。
專題課程(DS5300系列):針對生活中各類實際議題,探討可行且創新的解決方案,課程涉及層面涵蓋:能源、人口、交通、居住、農業、環保、年長者關懷、醫療體系…等。
國際與企業專題(DS5400系列):聚焦業界或國際社會問題加以發想,以學生與校外人士共同發展並實踐創新成果為主軸,建立學生跨入社會實務的基礎與國際觀。

零學分正能量的D-Act
D-Act 是泛指所有零學分的短課程、工作坊、或是活動。這些活動的產生都是因應課程而發展,讓我舉一些例子來說明。課程在分組構思方案後,可能有些組要做APP,有些組想做硬體,把這些各組需要的能力都要求授課老師給予,對授課老師來說是極大的負擔,如果限於授課老師的範疇又會讓方案過於侷限,因此D-School主動協助課程,建構小組所需要具備的能力,開授APP課程給需要寫手機程式的學生,開授Arduino課程給要做硬體的學生,我們讓學生開清單,只要是學生想學,我們就找專家來授課,許多老師也一起來學習,教室變得更有趣,學習更主動,這些課程雖然沒有學分,卻對有學分的課程產生正面的幫助。
另一種D-Act是探索式課程,針對市面上不存在的課程,老師還在開發中的課程,老師如果想試試看,我們會推薦老師先用D-Act來試行,學生自由參加,老師在執行的過程了解問題來源後再修改,這樣一來可以幫助老師備課,也可避免學分課程在實施上不能失敗的壓力。
還有的D-Act是屬於新知識的探索,例如我們邀請 Dr.Robert Lang 和 Prof.Larry Howell,兩位全世界最知名的摺紙科學家,來教大家摺紙,並探索摺紙背後的數學與應用。
有了D-Act和D-Course後,我們希望讓學生的想像在課程結束後可以持續,這個想像可能沒有成熟到可以商品化,也可能是一個完全不會有商業市場但有社會價值的成品,我們讓學生進入D-Plan發展,最後成果都到D-Day一起公開呈現。

█ 設立校級的Makerspace,培養動手做的習慣與能力。

D-School的成果與願景
發展了兩年,台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也創立了許多台灣高等教育比較少見的制度,吸引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大學校長來參觀,整體來說,我覺得台大的D-School有幾個優點。
1.非常強調實作:可能跟我的主要角色有關,任何的想法必須有實現的可能才有發展的未來,因此任何的創新提案基本上我們都不會拒絕,無法實作的會逐漸形成另一種新樣貌。這樣的實作環境挑戰了台大學生說多過於作的習慣,也讓學習的主動性由被老師推著走,變成和老師一起向前進。
2.有很成功的跨領域成效:多數學校單位的跨領域課程都是仰賴單一課程或單一老師,實際橫跨的領域也較受限,台大D-School從學校的高度開放資源,邀請老師一同參與,每一門課從老師到學生都是跨領域的成員,讓老師在要求學生跨領域合作時,也以身作則的跨領域討論。
3.讓設計的範疇更加廣泛:台大的11個學院都有設計相關的課程,當大家都談設計時我們如何定位設計的領域?因此台大D-School變成是大家在談專業領域設計時的共通討論群體,在D-School不談機構設計,但是會讓機械系的學生和心理系與電機系的學生,一同思考長者生活中需要機構輔具的可能環節。在D-School不會談建築設計,但我們讓土木系和醫學系的學生一起來學作木工,希望他們將這些元素帶回系所,深化己身的專業學能。
4.協助建構未來的想像:在科技快速進化的當下,學生有掌握科技的能力,老師有駕馭和建構科技內涵的知識,兩者同步可造就很多未來的想像,經由D-School的連結將想像實體化,發揮台大對社會的影響力。目前D-School與台北市政府已經組成D-Team,讓市府各處室的主管固定
來D-School上課交流,針對特定議題來發想,形成共識後便訂定執行規劃。
在設計思考入門課程中,同學們針對乘坐公車的體驗加以討論,並尋找如何改善此一體驗,許多組別針對公車候車亭作了不少的升級想像,此一規劃統整後便會請台北市公車處之同仁一同討論,開始訂定規劃細節,確保爾後執行之廠商有按照原設計理念完成施作。在「暖科技」課程中同學們針對公共遊樂園的共融加以重新設計,讓身障兒童可以快樂的和一般兒童玩在一起,目前已擬定執行場域,邀請社會局和公園路燈管理處一起探討執行細節。
讓大學聰明的大腦有發揮的機會,是Agtmael和Bakker兩位作者在《Thesmartestplaceonearth》一書所要傳達的意念,D-School努力讓台大的聰明發揮在社會的進步與改善,讓大學生真正變成國家的希望。

█ D-Day 成果展示,前排左五為詹魁元教授。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