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 閱 本 報 Subscribe »
歷 史 報 區 History»
 
 INDEX »
創新人才搖籃
台大D-School課程
詹魁元教授
蘇侃老師
退而不休精彩愜意 
黃麗妃
單秋成教授 專業雜學並重
創造豐富的人生底蘊 
黃麗妃
My Year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at NTU
交換生 Roxana Pohlmann
My NTUME Life
大四 Andrea Parra Choy

My Taiwan Dream

博二 Cuong Hoang
Insider / Outsider
碩二 David Daley
企業參訪行 
連結課堂與實務
大三 陳柏綱
恭喜鄭明權系友榮獲
傑出系友貢獻獎
系友會秘書長 劉霆教授
恭喜薛興成系友榮獲
傑出系友貢獻獎
系友會秘書長 劉霆教授
1987級系友 三十重聚小記
1987級系友 楊天祥
1977級校友召集令
四十重聚活動報名
吳文方教授
台大先進動力研發中心介紹
鄭榮和教授
渡海留學
陳明新教授

學士班甄選入學
選填志願說明會

系辦公室
臺大團隊 無人駕駛技術
研發測試正式起飛
系辦公室

師大附中學生參訪 
開啟無限想望

系辦公室

汽車整車開發管理
概論企業參訪

碩二 呂 岳

畢業典禮圓滿成功
祝畢業生鵬程萬里

系辦公室
系主任的話
系主任 黃美嬌
機械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提供意見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蘇侃老師退而不休精彩愜意
專訪本系退休教師蘇侃教授
文◎黃麗妃、圖◎黃麗妃、蘇侃教授提供
█ 蘇侃老師關心社會現象,期盼現代人減少對立和謾駡。

走過戰亂 讀書不易
蘇侃老師幼年時在廣州成長,十四歲時才至香港,那一年是1962年。他的父母在1950年便到了香港,當時香港人滿為患,而他們逃難至此,一無所有,人生地不熟,討生活也很不容易,家裡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很拮据,遑論要給孩子唸書。
到了1955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有計畫性地推動及號召東南亞國家的華裔學生到台灣唸書。高中畢業後,蘇老師也順應當時的政治氛圍與潮流,到了台灣。那時對可以活動的機械充滿了想像空間,也特別有興趣,便理所當然選填了機械系。當時的機械系一個年級約一百一十多人,僑生比例約佔一半。光是必修學分就有168學分,每週一至週六都有課,一直要上到禮拜六的下午。他憶起當年,最記得林光中教授認真教學的模樣,他總是一整節課抄寫滿滿的板書,不浪費時間說一句閒話,不偷一點時間,他嚴謹的教學態度也影響了日後的蘇侃教授。
當時同學間很流行考古題,會做很多的考古題,而他則首重理解,一方面是在香港中學時,並沒有做考古題這樣的傳統,一方面是他認為求學應重觀念的理解。但他也同意,成績是一個墊腳石,在台灣考試的習慣是時間短,沒有太多的思考時間,沒有考古題的題型訓練,只靠當場的思考反應,的確是比較吃虧的。不像在英國唸碩士時的考試,一考就是三小時的申論題,除了書本不能帶以外,所有的筆記都能帶入參考,就是用OPEN BOOK的方式考該科目的理解程度以及對基本原理能否應用。

年少痴狂 挑戰威權
求學時,因國語不好,不若本地生可以當家教打工。蘇老師說,窮學生的閒錢不多,最奢侈的消遣就是過年時到東南亞戲院看場電影。平時,同學間偶有惡作劇,是他們年少單純的快樂。故意蓄留長髮、服裝標新立異,挑戰教官極限,半夜去敲響傅鐘、半夜偷潛進已經關閉的游泳池,或是和學長打賭在臭水溝裡游泳等。喜歡音響的他,還自己組裝了音響故意在宿舍以超大音量播放,引起騷動和注意,這些瘋狂的行徑都交織成一段美好痴狂的年輕歲月。
大學畢業後為了籌措出國的基金,蘇老師先回香港一家紡織廠工作,即使當時香港並不承認台灣的學歷,只能以高中畢業學歷找工作,但相較於台灣,香港的工資還略高些,再加上工作表現好所領到的年終獎金,三年多的工作積蓄籌措到了足以讓蘇老師赴英國一年的學費及生活費。
1974-1975年,蘇老師在倫敦的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唸碩士,這也是英國低學費、低生活費的最後一年。後來英國政府對海外學生的規定改變,學費每年都有漲幅。很幸運的是,隔年學費雖漲,但蘇老師因為申請到比較高額的研究助理費而能繼續唸博士,直到1978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他還繼續留在英國做博士後研究。後來因與交大機械系翁政義系主任相談契合,而有了返台至交大任教的機會。

█ 1986年機械研究所碩士班謝師宴,前排左起為蘇侃老師、翁通楹老師與楊旺欉老師。

教書生涯 學生改變
在教學的前幾年,蘇侃老師說,是他教書最享受的時光,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延續到他來到台大任教。從新竹到台北,起因於兒子的過敏問題,身為父親的他,每週帶孩子到台大醫院就診,適逢台大機械系徵聘教師,便到了台大任教,一直到2008年。轉眼間,蘇教授說退休已快要十年了,在教書的生涯中,蘇教授謹記林光中教授認真的模樣,無形中也深受影響。但約莫在退休的前十年開始,卻明顯感覺到學生有了巨大的改變:蘇老師在台上振筆疾書抄寫板書,台下卻是吵鬧不專心,考試作弊的情形也時有發現,令蘇老師深刻感受到學生的大不同。但蘇老師強調,工程首重基本原理,問題的根本所在要從根源對症下藥,如果再讓他重新站上講台,蘇老師說,他會做些調整,但基本原理仍是他不變的堅持,只是上課內容會調整成導論為主,不要講得太深奧,有心再深入的學生自然會自己用功,也會再找老師私下討論。

關心社會 期盼少謾駡
蘇老師觀察網路的開放,衝擊著現代人的生活,自我意識的抬頭,卻讓人少了反省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他鼓勵學生著重思考,莫人云亦云,勿忘虛心受教,面對批評,無論對錯,都應先帶回去想一想,必然有所收穫。許多社會的亂象,來自於相互的謾駡,卻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他認為,每一個世代因為社會環境,政經環境的不同,想法都會不一樣。他們這一代因為經過戰亂,會以國家民族為優先考量。現在則普遍是個人主義,過去的苦,現在年輕一輩無法體會。但現在的年輕人也有他們這個世代的苦,只是不相同,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很重要。蘇老師說,他在香港紡織廠工作時早上六點半上班,一直到晚上六點半下班,雖是工程師仍然要打掃,清理通風管和地板打蠟等工作,但他們不覺得苦,但以這樣的事,放到現在來看,工程師就會說,「那不是我的工作!」
政府在推動一項新政策時,也應有相關的配套和前置立法作業,像是一例一休,一定要先立法讓不同行業的員工,都成立與資方對等的工會,根據個別產業雙方能討論、談判和協商適當的工時和最低工資等勞動條件。法律也應強制規定公司的成立,不能說倒就倒,以法律嚴禁公司不能輕易的倒閉和宣布破產。現在因為資方獨大,法律未能先保障勞方,造成長工時低薪現象。

█ 蘇侃老師的攝影作品:植物園睡蓮。

退休生活 聲色兼具
退休後的生活,蘇老師安排得「有聲有色」。聲音指的是他對音響從未放棄熱愛,聽音樂、聽音響,帶給他極大的樂趣。從音樂欣賞中感受旋律和情感,從音響中找到功率、層次、定位與音質表現的差異。色彩則是指蘇老師所愛的攝影。他喜歡記錄下生活中的美景,旅行中的足跡都在蘇老師的鏡頭下留下了一張張美麗的畫面。此外,他也是祖父級的人了,小孫子五歲大,週末他們爺孫倆可忙碌的,陪孫子玩,就是最幸福的退休生活了。過去蘇老師也愛打網球,但後來手受了傷就無法再打,而是改以太極、八段錦等作為養生之道。因住家後山就是仙跡岩,那兒也成了蘇老師時常散步練腿力的好去處。

█ 蘇侃老師的攝影作品:新疆禾木村晨曦。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