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痴狂 挑戰威權 求學時,因國語不好,不若本地生可以當家教打工。蘇老師說,窮學生的閒錢不多,最奢侈的消遣就是過年時到東南亞戲院看場電影。平時,同學間偶有惡作劇,是他們年少單純的快樂。故意蓄留長髮、服裝標新立異,挑戰教官極限,半夜去敲響傅鐘、半夜偷潛進已經關閉的游泳池,或是和學長打賭在臭水溝裡游泳等。喜歡音響的他,還自己組裝了音響故意在宿舍以超大音量播放,引起騷動和注意,這些瘋狂的行徑都交織成一段美好痴狂的年輕歲月。 大學畢業後為了籌措出國的基金,蘇老師先回香港一家紡織廠工作,即使當時香港並不承認台灣的學歷,只能以高中畢業學歷找工作,但相較於台灣,香港的工資還略高些,再加上工作表現好所領到的年終獎金,三年多的工作積蓄籌措到了足以讓蘇老師赴英國一年的學費及生活費。 1974-1975年,蘇老師在倫敦的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唸碩士,這也是英國低學費、低生活費的最後一年。後來英國政府對海外學生的規定改變,學費每年都有漲幅。很幸運的是,隔年學費雖漲,但蘇老師因為申請到比較高額的研究助理費而能繼續唸博士,直到1978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他還繼續留在英國做博士後研究。後來因與交大機械系翁政義系主任相談契合,而有了返台至交大任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