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 閱 本 報 Subscribe »
歷 史 報 區 History»
 
 INDEX »
李國賓教授 
率頂尖團隊站上國際舞台
黃麗妃
賴君亮教授 教學生
重視專業還要講情重義
黃麗妃
本系娘子軍勇奪ASME IDSC國際競賽雙冠
碩一 鄭羽涵
親手打造機器人 
受邀深圳創客周參展
大四 張凱閎
系友座談 暢談機械人生
大三 張德芯
產業人才改變論壇
一窺學校外的世界 
大二 李東翰

享受實作
機械工程實務樂趣多 

大四 顏毓均
團隊合作 
機械工程實務收穫多
大四 林姿雅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系友 李勇志
17th ICAR學術盛會
也是一場畢業旅行
系友 黃群凱
2015日本神戶微機電
及精密機械研討會
系友 吳承恩
分享人生經驗 
追求平衡的最高準則
林沛群教授
生時奉獻教育 
去後遺愛學生
採訪‧撰稿 吳佳穎
廖運炫教授榮膺104學年度
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講座
轉載自台大焦點新聞
104學年臺灣大學傑出校友
學術類劉錦川院士
轉載自台大焦點新聞
臺大同濟車輛技術
研討會在上海
博士後研究員 陳明彥
IFToMM World Congress
首次在台灣
系辦公室
總編輯的話
系主任 楊燿州
機械系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意見提供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文.圖◎1997級系友 李勇志
█ 系友李勇志。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看到一部電影或讀到一本書,會令人感動的關鍵往往在於你能感同身受、在有點虛幻的世界裡找到那個貼切真實的自己。

實驗室裡充實感動
當初聯考完可以選擇清大電機或台大機械,兩者之間我選擇了台大,一方面當然是台灣第一學府的人文薈萃令人嚮往,再者台大的男女比例比較均衡(不管個別系所),所以最後我在台大機械系所待了6年(於1999年碩士畢業),也在這段時間找到人生伴侶。為什麼我會待在台大機械6年呢?比較理論的講法是,我個人以前很討厭電腦,也不喜歡寫程式,比較喜歡有動手實作的感覺,因此當初覺得念機械系雖然有一點點黑手的感覺,但還算是符合個性。機械領域分門別類、既深且廣,大學四年很快就過去,好在這次我的方向比較明確,所以在進入研究所就讀時並沒有太多徬徨,選擇了機器人實驗室。
為了能在研究所甄試脫穎而出,我從大三開始便進入實驗室做專題,這起心動念其實要感謝我的好同學提點,他在我跑社團的空檔給我建議,主動揪團去找教授做專題。在老師和學長們的不吝指導之下,我分別在應力所和機械所的實驗室做了一年多的專題,練就了一些基本功,也得到了一些獎勵,這是相當充實的一段時間。在那個寒冷的深夜裡,那隻六腳昆蟲機器人的第一次自主行走,那份感動,我至今仍記憶猶新。短暫的研究所2年,實驗室的伙伴成為一輩子的朋友,這段光陰除了正常學術時間之外,令我懷念的就是大家在一起的深夜食堂以及多人連線對戰的時光,這些都可用來偶而發洩一下寫論文的壓力。

█ 系友李勇志與可愛的女兒。

大公司付出與收穫
在科技發展的潮流下,傳統類比機械式或人工式控制的模組,陸續被數位電子化、程式化的架構所取代。為了能做出自主可動的機器人,我從一個抗拒電腦的門外漢轉變成用力寫程式的研究者,人生有時總得面對困境,把逆境化為動力會發揮得更可觀。畢業後服兵役1年10個月,又是一段令人永生難忘的困境,最後也總算替國家盡了第二個義務。退伍後必須再次面臨另一個重大抉擇:第一份工作。在當兵前,曾詢問有業界工作經驗的師長,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好呢?當時他的建議是,先去大公司開眼界。那幾年正逢台灣電子業大好,在經濟壓力以及公司規模的考量下,我找了幾家偏電子業的公司面試,最後進入台灣最賺錢的IC設計公司。
第一份工作內容是光碟機控制IC的軟體撰寫,除了馬達伺服控制,其餘大概八成內容跟學校所學沒有關係。剛開始由於每天工時很長、而且還接觸不到比較核心的部分,因此還不太確定是否能待很久。後來慢慢有抓到重點,工作也越發上手,也漸漸得到長官同仁與客戶的信任,工作也有成就感,公司也給予不錯的待遇。過程中,有嘗試用理論來推導或解釋一些問題,但卻發現當初在學校不夠認真或是不夠深入,以至於無法講出像樣的演算法或模型。也有可能是時間久遠,難免生疏,而在高壓的業界,又很難靜下心思考。

人生的精彩轉彎處
我是個比較不會規劃人生目標的人,因此很期待在人生不同階段,最好都有一個標竿在前方,讓我有前進的動力,也指引一個方向。剛開始工作時我鎖定一個專業能力很厲害的同事作為標竿,希望將來有朝一日也能夠被大家看見。多年之後我的專業技術有精進了,但殘酷的是這個產品也快要被淘汰了,在種種因素交雜之下,我選擇調到另一個產品部門,而且是進入從來沒碰過的,但卻最熱門的4G無線通訊領域。雖然是同一家公司,但不同部門可能文化差異很大,剛調過去的第一年吃足了苦頭,因為除了技術內涵完全不同,更令人頭痛是要適應不同的人事。後來當了部門主管,但就在帶領部門逐漸展現成效之際,我個人發生了一些狀況,而人生的精彩就在於會有意外,料想不到的事讓我離開了待了好久的第一家公司。

█ 第一次跑馬拉松。

面對未來的必修課
過了不久,我在一家財團法人的研究單位展開個人第二段職場生涯,主題是10幾年前在學校稍有研究的工業機器人,繞了一大圈,沒想到又遇到「它」了,那個當初不會寫程式的大學生又再度被機器人包圍了!和電子業相比,機器人理應是相對成熟的領域,但偏偏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有斷層,因此許多基礎建設需要從頭做起。我負責的內容是控制器軟體開發,並適度結合外部感測器做應用。相較於以前專精於嵌入式系統,目前的機器人控制器架構是以PC-based為主,因此對我個人來說,許多新的技能也要重新培養,待在科技業,「活到老學到老」是必要的信念和生存條件。Perfect is not good enough!德國賓士車廠廠長誇下海口。對於有志於工程師的同學們,在此僅以此句話共勉之。
人生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任務,放眼將來,除了工作上還能貢獻一些心力促進國內產業界的發展之外,生活上包括家庭、個人志趣、身體健康等等也都是我的重要必修課。行有餘力,我還希望多參與環境社會相關議題,去關心這些最貼近我們生活的土地上所上演的人事物。

作者簡介---------------------------------------------------------------------------------------
李勇志,1997年台大機械學士、1999年台大機械碩士。曾任職於聯發科技,
現任職於工業技術研究院,職場生涯以技術研發為主。
個人體會:人脈和能力一樣重要;興趣結合工作方能長久。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