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 閱 本 報 Subscribe »
歷 史 報 區 History»
 
 INDEX »
李國賓教授 
率頂尖團隊站上國際舞台
黃麗妃
賴君亮教授 教學生
重視專業還要講情重義
黃麗妃
本系娘子軍勇奪ASME IDSC國際競賽雙冠
碩一 鄭羽涵
親手打造機器人 
受邀深圳創客周參展
大四 張凱閎
系友座談 暢談機械人生
大三 張德芯
產業人才改變論壇
一窺學校外的世界 
大二 李東翰

享受實作
機械工程實務樂趣多 

大四 顏毓均
團隊合作 
機械工程實務收穫多
大四 林姿雅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系友 李勇志
17th ICAR學術盛會
也是一場畢業旅行
系友 黃群凱
2015日本神戶微機電
及精密機械研討會
系友 吳承恩
分享人生經驗 
追求平衡的最高準則
林沛群教授
生時奉獻教育 
去後遺愛學生
採訪‧撰稿 吳佳穎
廖運炫教授榮膺104學年度
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講座
轉載自台大焦點新聞
104學年臺灣大學傑出校友
學術類劉錦川院士
轉載自台大焦點新聞
臺大同濟車輛技術
研討會在上海
博士後研究員 陳明彥
IFToMM World Congress
首次在台灣
系辦公室
總編輯的話
系主任 楊燿州
機械系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意見提供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享受實作 機械工程實務樂趣多 
文◎大四 顏毓均

「動手實作」一直是進機械系以來最期待也最有趣的事。從大一工廠實習之後,課程大多著重於理論與計算。直到大三的這門機械工程實務課程,才又重新燃起了我們對機械實作的熱情。和組員一同做出成品、完成比賽的那一刻,覺得好有成就感、收穫滿滿。

初生之犢不畏虎
還記得學期初,懵懵懂懂的我們,經過簡單討論後,就決定以沙拉油桶的鋁板作為材料,輕鬆完成車體與風扇,真是一舉兩得,省錢又省事。於是我們有了第一台用沙拉油桶做成的風力遙控車,名為「阿帕契HW型一號車」,因為他車身很高、風扇很大、看起來能提供很多推力,所以又名「高強一號」。但事與願違,高強一號的鋁板厚度太薄,不但車體強度不夠,行走時有如毛毛蟲一般扭動;風扇更在高轉速下因為強度不夠而變平,發揮不了推動空氣的作用。雖然如此,我們仍用了高強一號順利通過了期中測試,但也讓我們思考該如何重新設計。

█ 用沙拉油桶製成的高強一號。 █ 組員們辛勤組裝新車的樣子。

砍掉重練有成果
重新思考比賽要完成的任務,有兩個轉彎、髮夾彎、還有上下坡。那麼我們的車子「需要」哪些功能、條件,才能順利通過考驗呢?例如,為了達成上坡,我們的車子要輕,風扇的推力要夠。但同時我們又要考慮比賽的「限制」,例如車手的重量,就使得上坡更加困難,讓我們不得不往增加推力的方面去思考。最後我們用了3mm厚的壓克力板當車體,同時修改了風扇的設計,改成運用1mm厚的鋁板切割成細長型的扇葉,「高強二號」也就此誕生。最終的設計與原先完全不同,車體強度足夠,不會變形;風扇產生的推力也足以推動車子慢慢上坡。雖然我們這組不是最快完成的車,但我們成功跑完一圈,也包含一開始覺得很困難的上下坡。

團隊合作需默契
這門課不僅運用到從前學過的理論分析,如流體力學、材料力學;更考驗著大家團隊合作、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很榮幸有機會擔任我們組的組長,在製作過程中,我一直思考著團隊的目標、完成的期限,希望將資源與時間分配到正確的地方,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做出最好的成品。同時也思考該如何把工作分配得當,適才適所。畢竟人不是機器,才能並非表面就看出來,需要用真心去理解,才能了解每個人的潛能。例如我在製作過程中就發覺某位同學的實作能力很厲害、而某位同學很喜歡畫3D autoCAD等等。我很高興我們組內氣氛一直很好,當高強二號通過期末測試,大家一起興奮歡呼;即使我們在期末競賽失利,大家還是為操作遙控車的車手鼓勵打氣。

█ 3D工程圖。 █ 期末測試時奮力上坡的高強二號。


面對未來不畏懼
如果說大一到大三的那些課程是在岸上教你游泳的姿勢,那這門課就是讓你在游泳池裡實際游泳,不說是大海因為畢竟還是在學校的環境。進大學以來一步一步的學習機械領域的知識,從沒有一次那麼真實的把問題丟在你眼前,必須和組員從頭動腦思考該如何設計、並且解決面臨的問題。例如風扇的推力不足車子就上不了斜坡,左右轉設計不良就變得難以控制。
在這門課,我體會到沒有人會給你正確解答,必須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出發,不斷改良你的設計。面對困難要自己去找答案,整合自己所學、查資料學習新的領域。學習與他人合作及互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並且讓對方聽懂你的想法。以這門課作為機械系三年課程的總結,再適合不過了。將來不論從事研究領域或是往業界發展,身為工程師的我們都要勇敢於面對挑戰,去探訪未知的世界,設計出更人性化、更好的設計。

█ 期末測試實況,車手小心控制轉彎。

「機械工程實務」是本系新開授的必修課,也是總整課程理念的實踐。旨在補強學生最後、最巔峰的學習經驗,讓學生統整、分析、應用並深化其在學科領域和跨學科領域之所學,使學習能夠穩固完成。
電子報於8-2期亦有詳細介紹
http://www.me.ntu.edu.tw/epaper/20150630/index01-003-2.html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