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 閱 本 報 Subscribe »
歷 史 報 區 History»
 
 INDEX »
楊燿州主任:機械是豪邁
且雅緻的精品工藝學
黃麗妃
陳俊勳副校長:
凡事隨緣 不忘終身學習 
黃麗妃
魅力無窮創意無限的細線—光纖光柵於主軸及工具機的量測
碩二 龔瑞清
重回校園 俯拾皆有故事
外文四 陳柔安
歷史二 許毅全

系學會辦尾牙 
歲末年終的感恩味

大二 曾浩瑋
五感全開 機械之夜
大三 郭權
小小機械營 
種下科學的種子
大二 余承叡
京都大學留學生活
系友 林心恬
日本工作心得淺談
系友 馬俊哲
伊利諾大學留學經驗
系友 吳衡

持續二十四年的導生會

系友 黃美翠、張宇寬
追思翁通楹教授
黃元茂教授
感恩心
陳明新教授

退休茶會
依依不捨感念師恩

系辦公室

新春團拜
系友齊聚喜迎春

系辦公室

1967級系友 
返校五十重聚會

系辦公室

新任系主任 
黃美嬌特聘教授

系辦公室
工綜館外牆 
整修現況報告
環安衛 巫韋侖
系主任的話
系主任 黃美嬌
機械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提供意見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楊燿州主任:機械是豪邁且雅緻的精品工藝學

專訪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本系特聘教授。

文◎黃麗妃 圖◎楊燿州主任

█ 楊主任一直以身為機械人為傲,並定義「機械工程學」亦為「精品工藝學」,常以此勉勵機械系的同學們。

南部鄉下長大 玩電腦的孩子
楊燿州主任笑說,「小時候在屏東出生長大,就是個十足的野孩子啊!我還記得家後院外的台糖小火車與那一望無際的稻田。」楊主任在上大學之前,一直住在屏東,就連讀高雄中學的那三年,也是坐火車上學,他回憶起那時,每天一早騎著腳踏車到月台旁放著,然後跳上火車,那還是一個無人看管的月台呢!直到上了台大機械系,才告別純樸的家鄉。楊燿州在國中與高中時期,正是個人電腦(PC)在全世界快速進步與普及的年代,他對電腦與程式設計極感興趣,曾在高中時代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程式設計比賽奪得冠軍。上了大學,經常與各系所的同學交流最新電腦軟硬體的知識,結交了不少好朋友。
大學時代的楊燿州,與眾多台大的學生一樣,非常熱衷學生社團活動。當時台灣的年輕人正值學運野百合的世代,他在大二擔任台大代聯會(台大學生會的前身)的學生代表,近距離見證並參與了台灣民主關鍵的進化過程。楊燿州也曾擔任機械系的系學會會長,他笑著說:「能與一群資質最頂尖的同學一起瘋狂,是這輩子最榮幸與難忘的經驗。」大學畢業後,在「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風氣下,楊主任說雖然成績普通,也懵懵懂懂地跟著同學們赴美攻讀學位。他回憶剛出國時,美國剛結束波斯灣戰爭沒多久,但馬上遭受經濟衰退,政府預算大幅減少,隨後洛杉磯也發生了嚴重的暴動。剛到UCLA時,馬上感受到資本主義的現實。美國因為預算減少,許多老舊設備長期沒有更新。對照當時的台灣,經濟突飛猛進,經費預算寛裕,大學的規模快速成長且設備皆是最新最好的,相較之下還真有些驚訝。那時微機電(MEMS)領域屬於剛萌芽階段,楊燿州覺得相關研究非常有趣且有挑戰性,在台灣也從未聽過,所以也沒考慮太多,在開學前即挑選了微機電領域作為研究方向,指導教授是一位同一時間進入UCLA任教的年輕老師(Prof. CJKim)。

美國求學時 教授與好友照顧有加
談起剛到美國的時光,楊主任說自己出國留學的過程很努力用功,但也相當幸運。雖然一出國時,即遇到美國不景氣的時期,但自從柯林頓當選總統後,美國經歷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經濟成長期,也剛好是楊主任在美國求學與就業的期間,也經歷高科技產業從電腦演化到網際網路的黃金期。楊主任說,他出國的機運好,從還沒踏出國之前就發生了。他出國前幾個月,已接收了學長在UCLA附近的公寓房間,讓他省去了在異郷找房子買家俱的麻煩。出國後,同公寓的UCLA學長室友,在生活上給予許多指引,對首度踏出國門的楊燿州幫忙極大。UCLA指導教授也對他照顧有加,亦兄亦友的關係不僅在學術殿堂上給予指導,到目前為止也一直維持深厚的情誼。由於用功努力表現,楊燿州進入碩士班三個月,即獲得指導教授給予研究助理與學費的補助,是指導教授的二位開門弟子之一。在美國的大學,研究生一旦獲得指導教授全額獎學金的補助,即代表承諾未來幾年全力專注攻讀博士學位。但後來的發展,並非楊燿州與指導教授原本預期之規劃:楊主任的博士學位怎麼不是在UCLA,而橫跨整個北美大陸從西南角跑到東北角?原來,這中間是有個浪漫的原因。楊主任是因為當時也在UCLA唸書的未婚妻,先轉學到東岸唸書,所以開始思考是否也要轉到東岸的學校。也是因為指導教授的全力支持,讓楊燿州可以為愛走天涯而轉學到MIT。在獲得MIT入學許可時即順利獲得該校的獎學金,也是因為楊燿州很幸運的在一個UCLA舉辦的學術會議的場合中發表研究成果,讓一位從MIT來訪的教授印象深刻,而這位MIT的教授,就是楊燿州之後在MIT的指導教授。楊燿州說,MIT的指導教授(Prof.StephenSenturia),是國際上微機電研究領域中非常知名的創始元老之一,在他領導的團隊中,體會國際大師的視野、思維與格局,對人生的受益極多。

出國留學 增廣眼界提升品味
楊主任認為自己出國唸書,不僅是求取學識學位,獲益最多的其實是開拓眼界並啟發思維,尤其是文化面的層次。楊主任認為,歐美先進國家在文化面的平均水準高,這也反應了先進國家老百姓的品味與審美的高素養。也是相同的原因,先進國家的人民,會願意犧牲一些個人的方便或小利,來提升整體生活與環境的品味與品質。這些國家的市容、街道、建築的美感與整潔,塑造了這些國家與其人民之高格局與高水準的形象,不但讓大家喜歡到這些國家城市旅遊,也直接提升這些國家之私人企業的品牌價值。
近幾年來,台灣的政府與企業透過各種政策,持續努力提升國民的平均薪資。楊主任認為,應可考慮採用另一個方法同時進行:「致力於轉變台灣社會整體的品味,使更接近歐美或東北亞的國家。」楊主任提出一個具體觀察:無論是科技產品或是民生產品,售價較高的品牌,這幾十年來幾乎都是來自歐美日等國家,而這幾年來韓國或新加坡也有一些品牌,慢慢擠入了高價的行列。這些歐美日公司的品牌形象好,其出售的產品或服務的品質當然很好,所以其產品的售價高,員工平均薪資也高。台灣這幾十年來製造的產品品質也很好,但台灣人開發的產品常是掛其他國家的品牌來出售,而台灣自有的品牌總是不易打入國際高價的市場。
為何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公司較易創造出國際高價的品牌?楊主任暗示,從觀察這些先進國家的城市建築的容貌與居民慣用的交通工具,就可瞭解其社會的品味與格調,已大幅提升其私人企業之品牌的國際形象,也因此提升了員工(國民)的薪水。換言之,高價品牌的塑造,除了要注重其產品的品質與內涵,品牌所屬國家的品味與格調也是關鍵因素。楊主任認為,整體老百姓品味的轉變可從教育著手,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台灣民主投票的制度已經穩固,所以更需要具有影響力與格局的政治人物來引導,才容易成功。

以機械為傲 打造精品的工藝美學
楊主任一直以身為機械人為傲,套一句台大機械系學生的說法:本系縮寫NTUME,就是NoThingUcandowithoutME。除了充份傳達出機械為工業之母的意涵,並說明了機械具有改變世界的無限可能。即使在這一兩年,台灣部份媒體仍偶爾將機械認為是黑手領域,楊主任對這誤解相當不以為然。楊主任強調,在歐美日等各工業強國,機械根深地固的概念是「豪邁與勇氣」的象徵,例如這幾年來熱門通俗電影,如鋼鐵人、變形金鋼、玩命關頭、復仇者聯盟等,每一個系列都有強調機械的DIY實作。
楊主也任對機械這門學問有個另類的定義。楊主任認為「機械工程學」亦為「精品工藝學」,並常用此勉勵機械系的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大眾所接觸到的各種產品,幾乎都是各工程領域的人才所開發出來。簡略而言,建築物可算是土木工程師的產品,這其中也有精品等級的名貴豪宅,但不可否認的,地段或土地通常才是決定這些豪宅價值的主要因素。電機、化工或材料的產品也有昂貴的,如超級電腦或人造鑽石,卻極少聽到有人會買這些產品當做精品珍藏。而機械工程師所打造的某些產品,如超級跑車或機械錶,即使原始材料僅是平價的金屬鋼材,仍被大眾視為極高價的精品而收藏鑑賞。換言之,「機械工程學」這門學問,是可以用來將價值普通的材料,打造為價值極高的精品。因此,稱「機械工程學」為「精品工藝學」是相當恰當的,機械系的同學理當珍視所學,更應引以為傲。楊主任也鼓勵機械系的同學,以成為具有鑑賞機械產品的專家為榮。日常生活中,只要會「動」的產品,無論是天上或太空飛的、地上跑的、水面划的、或在地底或水下鑽的,都必與機械相關。這些產品中,許多是我們平時看得到也摸得到,從機械系的所學中能夠瞭解其原理,真是人生一大樂趣啊!

教學和研究 追求卓越屢獲肯定
楊燿州主任為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械系碩士、麻省理工學院電機暨資訊系碩士,於1999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後,任職於美國MicrocosmTech.Inc.,2000年返台任教於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曾擔任系主任近六年,目前借調至國研院儀科中心擔任主任。楊主任亦是多個國內外學術組織的理事,並曾獲得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臺大績優教研獎。他的研究專長為微機電系統及設計與製作、奈米技術、智慧節能光機電系統、可撓式感測陣列、無線感測器網路等。

█ 楊燿州主任(前中)領導儀科中心研發團隊,帶領臺灣精密機械與儀器科技產業向前邁進。
(儀科中心提供)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