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
你可能不知道的
機械系館故事始末
黃麗妃
黃美嬌主任全力以赴 
將系務工作擺第一
黃麗妃
光流體國際研討會於
美麗的花園城市新加坡
碩二 呂昀緯
探訪北京歷史建築群
感受中華建築美學
碩二 呂孟僑
2017 IEEE ICMA
國際研討會心得
畢業生 黃禹軒

不是校隊的校隊
自給自足的臺大體操社

大四 高穎全
XYZprinting 
充實的暑期實習生活
大四 蕭 皓
寫於畢業這年 
回看自己在台大
系友 郭飛鴻
五十年重聚會 
難得老友齊聚一堂
系友 黃元茂名譽教授
台大先進動力研發中心介紹
鄭榮和教授

系友會周行健理事長
就任感言

周行健理事長
退休感言二、三話
潘永寧教授.
1977級校友召集令
四十重聚活動報名
陳瑤明教授
天才教育
陳明新教授
新進教師 鄭憶中教授
系辦公室
親師生家長座談會 
新生入學歡迎式
系辦公室
潘永寧、陳瑤明及馬小康
教授 退休送舊茶會
系辦公室
建中生參訪 
五站實驗室好充實
系辦公室
月餅柚子炒米粉 
邀國際生歡慶中秋
系辦公室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 莊嘉揚
機械系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提供意見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你可能不知道的機械系館故事始末
專訪吳文方教授談機械系館的空間發展史,系館興建過程中的插曲和故事,
吳教授以他多年來收集保存的文件資料,為讀者娓娓道來。
文◎黃麗妃、圖◎校史館、系辦公室
校園中各系所許多都有各自的專屬系館與獨立空間,機械系的系館興建之路卻顯得有些命運多舛,許多新進機械系同學也許好奇,機械系館在哪裡?除了正在進行外牆工程的工綜館(工學院綜合大樓)外,旁邊被鐵皮圍著,荒廢著的老建築,是否存在著與機械系密不可分的故事。本期我們就找來對機械系館有所了解的吳文方教授,請他和我們談談機械系館的發展歷程。
█ 昔日座落於水田中央的機械舊館。

系館空間歷史 環環相扣本系發展
若打開機械系的空間史,就會發現其實早在1943年,機械系是有著專屬的系館,它還是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興建的最後一棟建築物。經歷了戰爭年代滄桑歲月,也曾走過戰火陰影,是一棟見證了二次世界大戰歷程,也是培育出許多國內外優秀工程人才的搖籃。它的位置就在於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學生簡稱「活大」)與工綜大樓中間,兩層樓灰牆綠鐵皮屋頂的建築,大部分的系友及老師們會稱它為舊機械館、舊機館或機械舊館。約在1979年前,舊機館是機械系教學、研究以及行政的中心。1966、1977年間,機械系陸續成立了碩士班、博士班。1966年,興建於舊機館左後方的實習工場啟用、1977年熱工實驗室啟用,機械系的館舍愈見規模。同時間,留學海外的年輕學者也陸續回國任教,師生人數大幅上升,教授們的工作也從原本偏重教學轉變為教學與研究並重,使得研究室與實驗室的空間明顯不足,而有增建館舍的需求。

█ 舊機館一隅,其後為工學院綜合大樓。

1975年,機械系上上下下開始為此目標發起了募款活動籌建新系館,這便是志鴻館的起源。然而,初期募得款項並不足夠興建新的館舍,儘管後來有了系友的大力捐贈,但經費仍然不足。加上發包建造志鴻館時,碰上能源危機、造成物價飛漲,新館建設的經費缺口可說更大了。最後,教育部與學校以需將新建校舍提供給工學院多系合用為條件,提供了機械系建築新館舍的補助,志鴻館終於得以動工興建。志鴻館於1981年啟用,由機械、土木和後來成立的材料等工學院系所共用。該館也是台大第一幢以人名命名的館舍,旨在紀念曾在機械系任教的陸志鴻校長。

█ 志鴻館。

而工綜新館的籌建,則肇始於本系翁通楹教授於1979至1985年擔任工學院院長時期,原本構想是規劃將實習工場及熱工實驗室改建為機械與材料工程館,供機械系以及從機械系衍生出來之材料所使用,嗣後因各種延宕,而當時工學院各系、所又快速成長,各系所均有空間之需求,接任的汪群從院長(1985至1990年)遂有不再興建各系專屬系館,而是共同興建新館舍,採綜合共用之倡議。本系當時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同意將工場及實驗室原用地遷讓出來以興建工綜館一期工程(即為目前使用之工綜大樓),供工學院多系共用,實習工場暫時遷往目前所在地(位於博理館旁、資工系館後方),熱工實驗室則暫遷至原男八舍(芳蘭路);後來因博理館的興建,實習工場又讓出一側,將原本是L字型的鐵皮工場部分拆掉,改成像現在的直條狀,並於旁邊一側加蓋成二樓。其實據說當時校方將工場定位為「臨時工場」,希望有適當位置再搬過去,只是這一臨時就臨時了三十年。而位於男八舍的熱工實驗室也配合學校發展,後來與學校交換成現在生醫工程館的部份使用空間。
目前機械系的使用空間被嚴重割裂成數個區域,分散於各區域的空間十分不利於機械系師生之互動與同學間互相砥礪切磋,工綜館雖為機械系主要空間所在,但其中各系所紛置雜陳,使本系同學們難以培養出歸屬感,學生上課或作實驗都是來去匆匆,因缺乏共同生活學習的環境,不利彼此互動培養感情,無形中使得同學與系產生疏離感,長遠而言,影響到日後系友對系的歸屬感及認同感。其實當時在規劃工綜館一期工程時,就已預留工綜館二期工程的後續建設,所在地即為現在的舊機械館與志鴻館,亦即當時即規劃將它們拆除重建。

歷任院長任內 新館興建一波三折
在陳義男院長任內(1993至1999年)所規劃的工綜二期工程館舍是由機械系與土木系合用,空間分配分別是機械系5000坪、土木系2000至2500坪,教育部也答應補助,當時工程預算估計為6億8千元,教育部依當時慣例,承諾於適當時機匡列其一半3億4千萬元的經費補助,但台大的自籌款也需達到相對值,教育部才會撥款。但募款不易,雖歷經多任院長的努力,募款略有成效,但中間歷經多次的節外生枝,也讓工綜新館的工程一再延宕,包括楊永斌院長任內(1999至2005年)的2002年,電資學院曾承諾協助募款,條件是增加樓地板面積讓他們也進駐新館,但此案遭系內多數同仁反對而告吹。葛煥彰院長任內(2005至2011年),在2007年時,潤泰集團之尹董事長獨資贊助土木系興建土木研究大樓,並於2008年完成一幢土木研究大樓,土木系正式退出工綜新館。其後在一次工學院相關主管之協調會議中,工學院提議當時工程款缺口的3.5億元就由工學院負責1.5億,機械系和化工系各負責1億的款項,並由化工系遞補土木系留下的工綜新館空間。因本系要求系館需有獨立出入口的決議並無變更,因此對土木系換成化工系並無特別意見,但卻對大方捐地卻換來仍需自籌1億元的募款責任額有微詞,而不願接受。這段期間又發生的異動,還包括原來的建築師因年邁退休,負責事務所又重新招標,成為另一建築師事務所,不過,隨著設計圖的重劃,建築工程款隨著時間的更迭也已上漲到了8億多元。只是,好事多磨,眼看即將可以破土興建的工綜新館,又因化工系也募得新館舍款項,由長春化工捐一棟大樓(後命名為「鄭江樓」)給化工系,系館的設計圖又被重新擱置,同時也再度修改。
待設計圖重新繪製,在教育部的補助款再不撥款也將歸零的壓力下,校方也同意即使自籌經費尚有缺口,也願意支持新館的興建。孰料臺北市文化局又於顏家鈺院長任內(2011至2017年),在2014年將舊機械館登錄為歷史建築。這意謂著本校與本系自此需配合文化局的要求,責請建築師重新規劃工綜新館的建築格局。而每一設計變更皆會牽涉到校內與校外諸多的審議程序,隨著建築相關法規、環評、文資等各項法規愈見嚴苛,審議過程也愈發複雜冗長,影響新館興建工程進度。而今新的設計圖出爐,也保留舊機館的一部分歷史建物融入新建築中,進入工程發包的程序,只是到2017年的暑假,已連續三次流標,接下來新館還會如何發展,還是個未劃下句點的故事。

█ 機械新館與留存之舊機館之立體透視圖。

█ 機械新館與舊機館(留存部分)正面圖。

█ 工綜館、舊機館(留存部分)與新館。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