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主任的話

特別報導
  黃漢邦教授
紮實到位的人生哲學
焦點人物
 

高麗閣系友
探討生命本質實踐生命意義

系務動態
 

招生巡迴說明會
高中生踴躍參與提問

賀!張所鋐教授榮任財團法人
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與西安交通大學
簽署雙博士學位協議書

教師園地
 

賀!本系蕭浩明、莊嘉揚
兩位教授榮升

時間的感覺/陳明新教授

老師不畢業 終生學習
/楊申語教授

我所瞭解工綜新館籌建現況
/吳文方教授
學生園地
 

遠渡重洋到希臘
參與透明導電材料國際研討會
/林心恬

機械營之後的驕傲、不捨與感動/彭加怡

難得中鋼參訪行 收穫滿行囊
/謝明華

以創新擦出火花
Superior Stent勇奪紅點設計獎
/黃柏翰

IDC and the Refraction Lamps, a reflection./Marco Orban and Shorn Justin, NTUME students

系友園地
 

翁通楹老師與我
椰林四十樂重聚 學涯點滴憶師恩/吳煌榮教授


歡迎系友投稿或意見提供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文.圖◎楊申語教授
老師不畢業 終生學習

今(2014)年7月底的一個周末,台大機械系畢業20周年同學會,在一個渡假飯店,來了65位系友,席開17桌,也邀請老師參加。 請我上台時,我說:「1990年,我們一起進台大,你們已經畢業20年,成家立業有成;老師還沒畢業,還在學習,天天在教學中學習、研究中學習、服務關懷中學習」。席間一個碩士生提起當年耳提面命的80/20原則,幫助他很大;有學生當面感謝學到的塑膠加工,很受用;一位在國外任教的學生則簡訊致意;這些都讓人感到欣慰。
█ 台大塑膠加工恩典實驗室夥伴同遊太魯閣。

上課如上菜 開胃主菜再甜點
回想初任教職時,花很長時間備課,深怕內容不充分;上課填鴨,學生學習效果卻不見得好。後來讀到一本書《改變生命的教學(Teaching to Change Lives)》,其中提醒教學定律:「當老師和同學都充分準備時,學習效果最好。」從此,我上課準備時,除了內容以外,也注意方式和過程,讓學生先有預備。像一個廚師,用心烹調,也注意在端上主餐前,先上開胃菜。在進入重要主題之前,我會先拋出一個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同學分組討論,然後隨機抽幾位發表,讓他們先想過、講過,集思廣益,預備心與腦,我才開始講課。比如,談塑膠零件使用幾年後常出現的翹曲問題,我先分享案例(甚至展示樣品)後,問:「根據你們的判斷,原因是什麼?車上錄音帶,經過一兩年,平直的,為什麼翹曲了?金屬件為什麼比較沒有翹曲問題?」教室漸漸活絡起來,幾十個口耳腦心都動了。當我講解時,他們求知若渴;開胃後,享用主餐。接著話鋒一轉,我問「如何防止翹曲?」,再討論時因已學到知識就更具體了。另外,我也安排校外參觀工廠,讓他們有機會印證所學。

█ 期末考後請學生到家裡吃比薩,別有樂趣,謝謝夥伴團幫忙召聚,並預備食物與節目。

工程材料 VS 人才
除了專業課程,我也與一群學有專精的教授合開兩門工程通識課程。藉這兩門課幫助學生,體會科技工程對個人生活、社會文化及人類文明的影響。我負責講授材料專題,在講完工程材料的演進與多樣性後,試著引導學生察覺真相:不論是一座枱燈,或一艘太空梭,要用許多不同材料。請同學閉上眼睛,問:「你覺得你是人才的,請舉手?」近200人的課堂上不到20隻手,頗令人驚訝。孩子們在互相比較的環境下長大,自我形象不健康,我當年念大學時也很自卑。我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來說明「只要是人,都是人才」,不要妄自菲薄,材料尚且有其用途,何況是萬物之靈?通識課前的中午,另有自由座談,探討的主題從自我形象、讀書、交友戀愛、與服務等包羅萬象,期望能幫助他們活出美好豐富的人生。
近幾年我也很享受「新生專題」的課,陪伴25位新生一學期。台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引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學習做事、團隊合作,是最值得的投資。我太太也定期打開家接待學生。只要肯定自己,即使成績很差,將來都是一方長才。

職前訓練 陪伴
帶研究生是挑戰,也是機會。帶他們研究如何將塑膠原料製造成精密零件,藉此過程,栽培他們成為有用的好人。摸索幾年後,我發現「職前訓練」很重要。確定新收研究生後,我就開始每周聚會。討論研究態度與要領,包括:點子品質、80/20原則、時間管理、團隊運作、工作日誌、溝通報告、成果發表等。第一次見面時,我通常會拋這個問題:「為什麼要進研究所?」,讓他們思考,才告訴他們能不能成為職場達人,就看這兩年。藉著愛迪生燈泡、福特汽車、萊特兄弟飛機、法拉第的故事打根基;半年的密集互動,同期研究生彼此熟稔,也建立起情感及信任度,才能在塑膠加工製程,發表上百篇論文,取得30幾項國內外專利並獲獎無數。
2014年暑假,一個研究所畢業生回來看我,我們回想起克服萬難研究的日子,以及我鼓勵他追求學妹,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往事。18年後,他帶著太太和3個孩子回來,感性的向學弟們說,今天是父親節,回來看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我很感恩,能在他們最關鍵的日子,陪走一程,是何等大的特權。

█ 每週與一群同甘共苦的夥伴分享禱告,使我常保喜樂活力,謝謝我的加油團。

教你玩出好成績
我很想幫助學生從升學主義死讀書中脫離,進入有效率、抓重點的讀書方式,正好有機會參與翻譯一本書《玩出好成績(How to get better grades and have more fun)》;在系上,我與同事陽老師一起邀導生及大一同學,組讀書會。有一個驚喜,是因這讀書會而來。2011年下學期剛開學,一位自美新聘回來的機械系助理教授來感謝。原來他當年參加讀書會,抓到書上的80/20原則,成績就一直名列前3名,順利取得博士。當年陪伴的學生,今日已成同事,真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樂。

夥伴團 加油團
回想自己大一就是靠夥伴團 (Group of coworkers) 度過危機,近幾年我鼓勵同學要倚靠團隊,不要單打獨鬥。「搞社團要找人,讀書要找夥伴,更要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築夢。」我剛進台大時,有位基礎科目的老師,第一堂課就宣布: 「這學期要當掉一半的人」。嚇得我找班上兩位同學一起讀書。每次翻開筆記,3個人所記都不全,但湊起來討論後,就恍然大悟;作業習題本來各只會幾題,討論後幾乎都會了。 一年後,我們都安全過關,一直都是好朋友。我上課拋問題,就是要他們學習與夥伴合作、激發思想的統協(synergy)奇效。也提醒同學,效能與效率的關鍵,還包括情緒、信心等,所以鼓勵他們組成加油團(Group of cheerleaders)、顧問團(Group of counselors),靠3G(夥伴、加油、顧問團)圓夢。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是將軍的豪語;「老師不畢業,終生學習」是教授的特權。我相信台大學生也永遠不畢業,傅鐘聲聲殷殷提醒「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每天呼喚台大人要終生學習,並藉著服務發揮更廣大更深遠的正面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