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
中鋼王錫欽副總:發揮水牛精神面對挑戰、找出關鍵、突破瓶頸、創造價值
黃麗妃
管院陳家麟副院長:
懷抱夢想勇敢跨越持續進步
黃麗妃
中鋼越南見習報告
大三 劉品岑

中鋼越南見習報告

大二 邱俊洋
中鋼越南見習報告
碩一 徐振豪
中鋼越南見習報告
碩一 葉喬凱
中鋼越南見習報告
大三 李冠廷

轉換領域 面試求職經驗談

系友 林千涵

懸浮液滴共振頻譜上
失落的拼圖 Part 1

張鈞棣教授

自動駕駛技術的歷史、
現況及未來展望

李 綱教授

記那年,在阿拉斯加
的一段旅程…

林沛群教授.
新進職員洪台生自我介紹
系辦職員 洪台生.
我在實習工場 
教學助理日記
碩一 蕭友榕
日本筆友
陳明新教授
林立偉教授受邀訪問
系辦公室
鍾添東老師榮退惜別餐會
系辦公室
本系詹魁元教授
出任副教務長
系辦公室
新聘兼任教師 
薩瓦斯教授
系辦公室
英文系簡介改版完成
系辦公室
系主任的話
系主任 黃美嬌
機械系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提供意見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我在實習工場 教學助理日記
文、圖◎碩一 蕭友榕

「九點上課!車工點名」洪亮的聲音響徹工場,鐵皮屋頂下滿是匆促的腳步聲,清晨的陽光自窗外灑入,為整齊排列的機台印上微微慵懶的剪影。站在熙來攘往的人潮中,在自信中帶著些許困惑,畢竟從沒想過,站在工場裡呼喚點名、分發作業簿的人會是我。

大一第一堂 微妙的不解之緣
遙想四年多前,帶著對工程、實作的熱情,度過重重難關、篩選,驚險地加入台大機械這個大家庭,當時的第一堂課便是此門「工場實習」。還記得當時初見這些機台的悸動感,看著刻有年代感的操作手把、轉輪、久經使用卻保養得宜的量具,內心之澎湃足以壓制面對未知的不安,自那刻起,便深知我與實習工場將結下微妙的不解之緣。大一很快就過去了,隨之而來日益深沉艱澀的理論課程漸漸埋沒我在工場的記憶,當時的作品也慢慢在成堆考卷與作業中充當紙鎮、緩緩生鏽。直到大三下的氣動車課程,多次在工場汗流浹背地加工、與師傅討論修改圖紙上的設計,才再次燃燒起埋藏在心中的實作魂,重新熟悉了這塊被多數系上學生遺忘的寶山。

█ 我與我最愛的三號機台。

擔任教學助理 投入輔助教學
無奈當時充作臨時工場的鐵皮屋一用就是數十年,日益斑駁的地板、老舊的機台,以及屋頂近乎壞光的通風設備導致工場的工作環境逐漸不如以往。因此在我大四上時迎來了第一波老師傅的退休潮,缺乏教學人力的工場將無法負荷繁重的教學工作,當時受到系上蔡曜陽教授的邀請,我同四位同學毅然決然投入教學助理的工作,還記得在暑假的末端,我們一起抽空前往悶熱至極的工場,聽著師傅的教導,一遍遍熟悉製程與機台保養方式。悶熱的屋頂下,我額頭上蒸騰著汗水,雙眼專注地緊盯快速旋轉的主軸,雙手並用穩定而謹慎的轉動手輪,努力記憶與思考學弟妹可能會出錯的程序,雖然勞累,但每次練習結束後卻是無比的充實。
開學後,我們皆充滿熱情的投入輔助教學的工作,在師傅講課之餘提醒打瞌睡的同學、在學弟妹出錯的瞬間懸崖勒馬,甚至在他們對機台感到陌生不安時親手示範,儼然是個師傅的角色。過程時而有趣時而驚險,雖對從事家教多年的我,學生出錯的原因已是見怪不怪,但搭配高速旋轉的車床卻別有一番風景。每每下課後,我與師傅總要花個半小時更換、檢查刀片,以及替滑軌上油,雖然這段時間不支薪,但卻成為我每次最期待的時刻,我總愛趁機請教師傅機台進階的操作方式、加工的小撇步,甚至是教授八卦。也因此一個學期過後,除了更加了解學弟妹的想法,也能更精進自己的加工實力,算是實實在在地一舉數得。原以為這算是生涯中難得一次的經驗,沒想到在碩一上又再次接到徵召。

二次徵召協助 反思多於體驗
當時換上的師傅多是國手退役、加工場離職來此,年齡大幅下降,雖然教學上充滿活力、實力卓越,對於將課程進一步優化的想法衝勁也多,無奈對於工場相對破敗的環境、老舊的機台,以及較缺乏效率的管理方式頗有微詞,時間一到便紛紛離職自尋出路,導致工場人力再次出現缺口,向我發出了求救訊號。此時的我已成為碩班熱流組的學生,雖然大學四年常認為自己未來會是製造長才,實作課分組時也總是自願擔任硬體設計、製造的工作,但卻因為對於熱流理論的熱愛加上恩師待我不薄,而走了出乎大家意料的路,因此我第二次進入工場隨即成為一個很奇妙的存在。不過此時的我對於機台操作、保養,甚至是點名等事務已然駕輕就熟,工作之餘回答課程助教、師傅對於選組的疑問成了單調日常的小調劑。
第二次從事輔助教學的工作,實際意義早已從體驗變成了反思。無論是下工洗手,或是上工前的著裝時間,皆會不斷聽到學弟妹的耳語,甚至是師傅、助教的抱怨,內容族繁不及備載,但不外乎是對於工場設施以及管理方式的批評,畢竟學弟妹大多已經參觀過近年來如系上掌上明珠的實作中心,位置於新社科院與博理館之間的工場與光鮮亮麗的永齡生醫大樓之間之反差已不是巨大二字所能形容的,初入工場的學弟妹們難免有失落之感。而教授們飽受畸形的課程評鑑制度所苦,導致對於學生過於寬容,整體上課紀律與我四年前已是大有所別,進一步讓身為教學第一線的師傅們除了教學工作外,有時還需身兼保母,著實讓我感到不捨與可惜。

█ 我在實習工場。

莫忘機械根本 設計製造並重
遙記當時教授我機械製造潘永寧教授所說的「機械系學生應該設計與製造並重」,設計分析的能力固然重要,但若無製造的經驗輔助,往往設計出來的物件若非矛盾重重無法生產,便是難以組裝、加工,更別說學弟妹對於工安的忽視,短褲、拖鞋都曾出現在課堂上,讓人膽戰心驚。整整一年下來,看著師傅代學生加工的圖紙,對於工程製圖能力的下降與製造經驗的缺乏可說是特別有感。昏暗工場裡欠缺保養的老機台與光鮮亮麗實作中心裡隆隆作響的雷射切割、3D列印機台可說是頗讓人感到無奈的對比,隨者工場之寶—林師傅的退休,車床師傅也離職在即,工場的下一步如蒼茫大海上的一葉扁舟,何去何從已非掌舵之人所能控制。身為旁觀者的我也僅能暗自祈禱,冀望新工綜完工後工場能有更好的環境、機台與師傅能有更好的待遇。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縱然外在科技求新求變、雲端AI如何新穎而引人注目,身為機械系學生的我們仍應有對於工程的自覺。要知道,就算最新穎的科技也非橫空出世,絕對是奠基於無數人數十年的努力基礎之上,工場實習,甚至是系上課程所重絕非求新求變的新潮科技,而是創造這些科技的必要基礎,若無基礎,縱然下探九泉上窮碧落,也僅是捨本逐末之流,難以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站穩腳步、開天闢地。求知若渴;求知若愚,站在追求知識的角度,課程無分高低貴賤,也無需貴今賤古彼此相輕,一切必有其存在意義,若能以珍惜的心情看待實習工場,以謙卑的態度向師傅學習,我想這才是競爭力所在之處。畢竟,什麼時候會用到這些技巧、經驗? You never know.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