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於計算力學應用領域 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是帶領我接觸計算力學的地方。2002年,我自機械所畢業之後,進入中山科學研究院執行氣體動力學的計算模擬。其後前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 ,研習時空守恆法 (the space-time conservation element and solution Element method) ,應用於研究可壓縮流與複雜固體內的行進波。學無止境,並且愈是學習,愈能明白諸計算應用間的共通之處。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我回台加入台灣積體電路公司 (TSMC),進行光波的計算模擬。後來加入新思科技 (Synopsys),開發二維幾何的運算平台與應用。我在數種相連於計算力學的應用領域裡尋找技術挑戰。很幸運地,總是找到難解的問題。作為工程人,或許沒有比這更愉快的事情了。 計算力學這頂帽子可寬可窄。只要使用電子計算機求解力學的統御方程式,都在範疇之內。為了有效解答問題,我們需要數種不同領域的知識。相較於長時間累積而成的基礎課目,這類學習需要更多的摸索,也帶來特別的刺激。為了利用計算機求解,我們需要計算幾何(computationalgeometry)來處理離散化空間;為了正確模擬物理現象,我們開發數值方法;為了得到計算的結果,我們鍛鍊軟體開發技能;因為計算量龐大,所開發的軟體要執著於高效能計算(high-performancecomputing)。這些只是所有問題的一部分。從事計算力學的計算科學家(computationalscientists),得把它們全都解決,才能作成可靠的模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