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002

 
訂 閱 本 報 Subscribe »
歷 史 報 區 History»
 
 INDEX »
我們的實習課程—校外實習
黃麗妃
邱培鈺教授
發揮頂尖的影響力 
黃麗妃
賴君亮老師光榮退休
歡喜進階
黃冠博、蔡至捷、黃堃豪
越南賜昱鞋業-
實習心得
大四  張軒愷
中研院物理所
暑期實習心得
大四  王人弘
工研院產經中心—
實習心得
大四 林子源、林倩而

中國鈞興齒輪製造廠
—實習心得三則

碩一 卓泓民、大五 陳冠霖
、大三 薛沛宜
一個人十個月的旅行
系友 賴柔均
談如何提前適應校園
與業界差異
系友 劉曼琦
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系友 林懷宇
新進教師張鈞棣教授
自我介紹
張鈞棣教授
新進教師陳志軒教授
自我介紹
陳志軒教授
新進教師蔡協澄教授
自我介紹
蔡協澄教授
不一樣的想法
陳明新教授

垃圾自動分類系統 榮獲
國際創新暨設計競賽金牌

系辦公室
本系蕭浩明教授團隊
榮獲美國IDA國際設計
金銀雙獎
系辦公室
105學年度機械系
親師生座談會
系辦公室
送舊茶會 溫馨感恩
系辦公室
歡迎新進教師 蔡協澄
張鈞棣、與陳志軒教授
系辦公室
系主任的話
系主任 楊燿州
機械系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提供意見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邱培鈺教授 發揮頂尖的影響力

專訪1998級系友,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機械工程暨生物工程學系教授
文◎黃麗妃 圖◎邱培鈺教授提供
█ 邱培鈺教授於UCLA校園。

考大學時,身為新竹人的邱培鈺擔心,「要在新竹唸大學,畢業後要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一輩子都將待在新竹,好像有點可怕哦?」因而避開了清大、交大,之後順利的進入了台大機械,開啟了他的機械人生。
在機械系中,影響他最深刻的人就是周元昉教授,從大二起,邱培鈺就與周教授做專題研究一直延續到大四,期間他們所做的微形自走機器人還得到了國際比賽的第二名,這個經驗在他申請學校時幫助很大。此外,周老師治學嚴謹,強調基本功的重要,現在邱培鈺自己為人師表,這觀念仍深深影響著他。他還記得,當初為了出國選校與周老師討論,周老師告訴他,一個學校的工科好不好,得要先看該校的物理和數學好不好?顯見他對基礎的要求。

打工經驗 體驗真實人生
大學時代機械系的課很重,邱培鈺專心在課業之外,還打羽球校隊。他回憶,大一的體育課上的是太極拳,他嫌「太慢了,沒興趣」,於是就去找羽球教練,從此就隨球隊練球,不必上體育課了。
有趣的是,過去嫌太極拳慢,上了一堂課就「落跑」,現在太極拳則是邱教授平日養生的主要運動。二年多前再次接觸,發現太極拳剛柔並濟,注重全身動作的平衡,其中還蘊含了機械的原理,包括動量平衡和角動量平衡等的力學原理,古今串連的智慧令他更深入的探索。他說,一套20分鐘的拳法,往往就能讓他彷彿打通任督二脈,通體舒暢。而且,太極拳不受場地限制,在研究室就能打上一套拳法,同時,也不需找球友,相互配合時間,只要一個人隨時隨地就能運動。

█ 道德經「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是李鐵倉將軍的字,邱培鈺教授認為這是當教授最重要卻也是最難做到的,以此自惕。

大學時的寒暑假,邱培鈺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打工經驗,他曾花一萬塊批了貨去擺地攤,為了直接與顧客有第一手的接觸,第一次真真實實的在街上賣東西,從顧客反應到銷售技巧的學習令他難忘。他也做過家教、便利商店店員等,在便利商店收銀機前站著睡著的經驗讓他明白自己無法勝任這種補貨上架、收銀收發等各種需注意小節又規律的工作。上成功嶺之前,為了鍛練體力,他去建築工地打工,第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剪板模上的鐵絲,連續八小時候,想當然爾,手就起水泡了。第二天開始,上上下下搬運板模一整天,他的手已經舉不起來,全身也是腰酸背痛。接下來的幾天,看著工人站在五層樓的高處,腳踩一塊磚的寬度,在完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還要傳遞搬運板模,讓他意識到「再做下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於是結束了他十二天的建築工人生活,也讓邱培鈺真心佩服這些在烈日下揮汗,游走危險邊緣中討生活的工人師傅。

挑戰極限 看看自已的能耐
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邱培鈺從閱讀偉人及名人傳記中發現,有兩種人最吸引他,一種是藝術家,另一種則是科學家。他嚮往追求二十世紀以後所發展的新知識,更渴望走向全球人才的磁吸地,於是他負笈美國,想看看知識的高山有多高?想看看世界人才的樣貌?也想看看自己在全球的位置?在美國,邱培鈺選擇了電機系,因此第一年還有許多大學部的課程需補齊,像是電子學、量子力學等,邱培鈺為了測試自己的極限,幾乎是全年無休的在學校,每天在實驗室也都不到十二點不離開,他形容那段高度專注、全心投入的日子也是他創造力的巔峰期,許多後來的研究,都在當時奠下了基礎。
邱教授深知,「唯有頂尖,才能生存。」他不斷鞭策自己,也期許自己在全球頂尖人才中佔有一席之地。近年來的趨勢是跨領域的合作及打破框架,他說,現在美國已有越來越多學校打破科系的限制,提供更開放的學生選課,授課教授的背景也不設限,他表示在UCLA的機械系裡就有許多電機、化學、物理背景的教授,他說,「多面向的人才培育養成計畫,能打破同質性過高,人才開放多元,也才能面對未來不同問題的挑戰。」
近年,邱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有許多傑出的表現,他們所研發的光熱奈米刀技術,能對細胞進行手術,利用脈衝雷射對鈦膜進行瞬間加熱,隨後使得細胞附近的水層蒸發,從而形成一種氣泡,就可以在細胞膜附近「爆炸」,從而可以在百萬分之一秒內對細胞膜精準切割,產生一種較大的裂縫,讓位於細胞底部裝滿大尺寸顆粒的液體擠滿細胞,雷射可以在10秒內對整個矽晶片上10萬個細胞進行掃描。該技術的關鍵之處就在於其極高速且準確的細胞膜切割和即時輸送,進入到細胞中的大尺寸「貨物」可以用於進行科學研究,這也是首次實現向細胞高速運輸大尺寸的顆粒,該論文刊登於《Nature Methods》科學期刊上。

█ 邱培鈺教授的研究團隊。

志在四方 愛台灣的方式
邱教授提到,目前UCLA機械系的教授約有三十位,早年有多位來自台灣,現在則只有兩位來自台灣,邱教授今年四十歲,是其中最年輕的教授。他憂心忡忡的說,他在UCLA任教已經十年,在他之後就幾乎沒有來自台灣的新進教授了。「出國留學的人少了,也變得困難,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申請奬學金也會越來越難。」反觀,中國的留學生則一直呈倍數成長,再過幾年在UCLA的中國教授與台灣教授的比例可能超過50:1。他坦言,獎學金來自於教授的研究經費,教授一定是請熟識的人推薦優秀適合人才,管道沒有了,就會益發困難。他擔心的是,台灣的環境及社會價值不鼓勵人才,博士賣雞排的新聞充斥,優秀人才不願意投資時間精力再提升,台灣的人才庫已經空了,管道也一再消失,是最令他擔憂的。「讓自己成材,留在美國對台灣的貢獻不見得比回台灣小。」他認為在海外的台灣人,就像一條條無形的線牽繫著台灣,能發揮在當地的影響力協助台灣向上提升,他也鼓勵年輕人不要設限,用開放的心與國際接軌。他一再強調,面臨全球化競爭,台灣的資源相對少,唯有頂尖才能生存,也應將資源的分配聚焦,唯有保持領先,才能被看見。

█ 邱教授與家人合影。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