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
潘永寧教授 
翻開機械系的發展歷程
黃麗妃
從機械裡開出藝術之花 
黃心健用科技玩藝術
黃麗妃
系學會初試啼聲
第一站小迎新
大二 黃婕茵
ASME Old Guard Oral
Presentation Competition in U.S.A.
大四 陳品衣
第22屆
國際振動暨聲學研討會
碩二 謝祥遇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交換心得

碩二 陳武祺
充滿驚奇的北京交換之旅
大四 陳睿安
第五屆
國際微奈米技術應用競賽
碩二 黃威凱、賴郁凱
肉腳媽媽看學武孩子
1994級系友 徐玉紋
職場沾醬油
2013級系友 方怡琳.
由機械波/聲波至電波/通訊研究
劉建豪教授
我的汽車生涯
邱文祥教授
馬達驅動與電力電子研究
楊士進教授
遊戲電玩
陳明新教授
2015 SAE自動駕駛示範賽
動態展示圓滿成功
系辦公室
本系新進生力軍
歡迎新進教師
系辦公室
104學年度新生家長座談會
系辦公室
系主任的話
系主任 楊燿州
機械系風雲榜
系辦公室

歡迎系友投稿或意見提供
連絡方式:

meoffice@ntu.edu.tw

點閱人數カウンター

 

第22屆國際振動暨聲學研討會  
文◎碩二 謝祥遇
█ 獨自出席國際研討會,先在會場
外自拍留念。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研討會,很開心、也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盧中仁老師能讓我有這個機會出席這次的會議。

五天會議 學術交流盛會
國際振動暨聲學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ound and Vibration)為學界極富盛名的學術會議。本次會議共有來自世界各地一千三百餘篇論文的發表,議題涵蓋甚廣,將所有論文分成57個類型,包含各學術與研究機構在振動和聲音相關的研究以及應用。本次會議自7/12-7/16舉行為期五天,會議形式主要分為三大類:全體會議、個人發表會議及展覽。全體會議一天有兩場,分別穿插於個人發表會議之間,為國際著名頂尖學者的發表會。個人會議則為學生或教授等的學術論文發表,每場20分鐘。會議以自由參與的方式進行,可自行選擇參與有興趣的場次。在為期五天的時間中,除了大會安排的演講與各場次的報告外,還邀請研討會的協辦組織以及振動聲學相關廠商參與,進行各式新穎的測量儀器與相關商品的展覽。

個人報告 獨撐20分鐘
雖然在大學時已有過用英文報告的經驗,但僅為團體報告,時間也較短,相對於學術研討會這種需要獨當一面的報告,讓我有些緊張。一方面擔心自己上台怯場,另一方面憂慮自己的英文報告能力不夠好,此外還可能需要面對各國學者的提問,如何即時應對也是一種考驗。所幸有之前出國當交換生的經驗,給了自己不少信心。我的報告時間是會議的第三天(7/14)的下午六點,報告的主題為“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Ball-Balancers on a Flexible-Shaft Rotor System”。此研究主要探討配置滾珠自動平衡裝置的撓性軸轉子系統的行為。利用理論方法建構滾珠-轉子系統的統御方程式及系統每個元件相對應的矩陣,再由各個矩陣的組合,可以得到不同型態的系統的統御方程式。文中探討轉速、偏心量型態、轉軸撓性、自動平衡裝置位置及其它重要參數對系統穩態行為的影響。由此可以了解自動平衡裝置的制振效能及工作限制。

提前到達 順利完成報告
獨自出席國際研討會,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順利地到達會場,這次研討會在佛羅倫斯,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踏入歐洲大陸,因機票的因素,我先抵達米蘭,再從米蘭搭火車前往佛羅倫斯,路途有點奔波,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一切都非常順利,只要會講英文且敢開口問人,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我提前一天到達會場報到,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會議第一天可能大排長龍的狀況。報到地點有許多工作人員指引報到的流程。此次研討會安排每個報告者將會在指定的小廳報告,每個小廳大約可以容納30~40人,並安排一位主持人。每位報告者皆須在報告前去指定的地點上傳投影片,在報告時間以前都可以再去同樣的地方更改,如此一來報告時不用攜帶個人電腦,主辦單位將有一個系統可以讀取所上傳的投影片。每天的會議時間到晚上七點,我的報告時間較晚,台下的聽眾沒有想像的多,大約只有六七位,因此氣氛也沒那麼的讓人緊張。我很順利的完成報告,並且回答了三個問題。

歐洲學者研究 多與產業結合
除了發表論文之外,我也參與了多場其他講者的報告,印象較深的就是許多來自歐洲國家學者的研究內容都與工業上實際的應用非常相關,還記得有兩位德國學生報告的是針對德國某汽車公司的產品的研究,研究結果可以直接應用到汽車市場上。此外,從許多報告者的投影片可以看到他們的研究與許多國際知名公司合作,在台灣因為產業所涉及的領域較窄,學生較缺乏這種可以直接在市場上產生影響的研究。此外,在會議現場可以看到各國的研究單位以及企業的設備展覽,每個攤位都有人員進行詳細的說明,並且能讓我們實際嘗試使用,使大家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
參加研討會的目的可以是為了出國遊歷,或未來在寫履歷時能多加上一筆,或期望在研討會過程中建立一些人脈,抑或是能讓自己的研究結果登上國際舞台,不論如何,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經歷過研究、投稿、參與的這整個歷程,它所帶來的經驗將使人更進步。

█ 來自全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戶外的餐會也是交流的好時機。
 

地址:台灣台北市106 羅斯福路四段1號工學院綜合大樓508室
電話:(02)3366-2744                  傳真:(02)2363-1755
mail:meoffice@ntu.edu.tw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