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楊馥菱老師榮升教授 。 |
楊馥菱老師榮升教授
楊馥菱老師於國內外首創固液二相流導論課程、校內教學評鑑最高5.0,並受邀至墨西哥大學暑假短期課程授課。所開授其他8門必修課程涵括理論基礎課程到必修實驗課與capstone實作課程均親自製作講義及設計習題,教學認真善巧,獲得同學及同儕一致好評。指導在學博士生4人、碩士生5人;已畢業博士7人、碩士16人。曾指導學生參加機械工程年會博士論文競賽獲得第一名及第三名、全國力學會議論文競賽第二名、全國計算流體力學大會「最佳論文獎」、「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
楊老師的研究重點是固液二相流動預測及控制。她的研究目標方向非常明確,考慮巨觀行為應用上的理論缺失,由微觀機制建立起創新的理論模型,再進行複雜的數值模擬分析,最後加以系統性實驗驗證。理論數值分析和實驗能力的整合,實際解決工業應用問題並同步深化基礎理論的理解是她研究的最大特色,獲得大家肯定。期間共發表13篇國際論文(12篇SCI、代表作5篇包括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理論研究2篇、Physics of Fluids及顆粒物理Granular Matter期刊3篇,均為力學類別Mechanics傑出與優良期刊)、並有35篇國內外研討會論文、更曾以唯一台灣學者身分受邀於多相流系列專書撰寫學術專章。
楊老師曾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提名、兩次研討會論文競賽得獎,並執行科技部多年期計畫三件(兩次兩年期優秀年輕學者計畫)、台灣大學優勢重點拔尖計畫、桂冠計畫、以及國際合作計畫2件。同步拓廣研究範疇執行產學計畫 4件(儀科中心、東元電機、公準精密機械、科盛科技)。以主持人身分執行研究計畫共10件(總經費1083萬元)、協同主持人3件(總經費630萬元)。
楊老師經年擔任SCI國際期刊審查委員,包括J. Fluid Mechanics, Physics of Fluids, Physical Review E, Intl J of Multiphase Flows, Chinese J of Physics, J of Physics, J of Mechanics, Chinese J of Aeronautics、並兩度擔任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ulti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籌備委員會。並獲選代表科技部參與台法前鋒研究論壇。於國內擔任行政院環保署、工業局審查委員;科技部成果發表會熱流學門負責人及中國機械工程年會副總幹事、並多次在台灣應用數學、中華民國力學、台灣計算力學學會及航空太空協會航空太空協會擔任論壇主持人。並在台灣應用數學及中華民國力學學會協助規劃研討會及相關測驗命題閱卷。亦參與全台各校外碩博士班口試、於中華顧問工程公司大專生菁英研習營授課、更協助新北市花蓮縣教育局科展評審與國展指導。
楊老師於系內則擔任本系計算機中心主任三年、於任內規劃本系電子報改版,擔任本系熱流組課程委員五年、多次協助碩博士班入學考試、資格考及畢業口試、更常年開設兩門服務課程,帶領學生協助清潔本系計算機中心以及必修實驗室。楊老師研究之餘亦對教學與服務不遺餘力地付出,獲得學生、同事及相關領域共事者正面的反應。在教學、研究及服務各方面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升等為教授實至名歸。
 |
█ 詹魁元老師榮升教授 。 |
詹魁元老師榮升教授
詹魁元老師自成功大學轉任至本系近四年,開設系上必修課程「工程圖學」和「機械工程實務」以及系上知識領域選修「機械元件設計」,其他課程尚開設理論型課程「工程統計」、「穩健與可靠度設計」和實務型實作課程「智慧車輛設計與實務一&二」,同時支援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開設全校基本能力選修「暖科技」、「創新車輛設計」與「設計思考入門」。詹老師授課著重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在台大機械系成立創新實作教學空間,課程強化機械系實作能力,深受學生好評。詹老師的授課能力深受肯定,於99年度獲得成功大學教學傑出獎,並於105學年度獲台大優良教師。所指導之大學專題指導專題生,於97年度獲得國科會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
詹老師之研究範圍為Design under Uncertainty,共提出2篇升等代表作與7篇參考著作,在過去的六年內,詹教授共發表14篇SCI期刊論文,16篇國際研討會論文(其中收錄EI共6篇),7篇國內研討會論文與3件台灣專利。在過去總共發表的21篇SCI期刊中,有7篇收錄於機械設計領域最重要的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期刊,為少有的多產學者,且曾在國際會議獲得Best Paper Award。在台大四年中共指導1位博士畢業生與12位碩士畢業生。詹老師近五年共參與21件研究計畫,擔任主持人有12件,總研究經費達6千多萬元,並獲得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獎助計畫、台大桂冠型學者研究計畫。詹教授之研究品質高且影響卓越,不但在設計領域有影響力,其應用亦發表於能源頂級期刊(Energy)與機械手臂校正頂級論文,其研究也應用於無人載具設計並榮獲全球競賽亞軍,在國內外具有重要性與能見度。
詹老師參與多項系內與校內重要服務,主要職務計有:機械系創新實作中心副主任、課程委員會召集人、導師工作委員會及環安衛委員會召集人,服務深具熱誠;同時擔任校級職務:台大創新設計學院教學組長以及台大國際學士學位學程籌備會委員,全力推動機械領域相關之創新發展;多次擔任大學部、碩士、和博士入學甄試和考試委員。
此外,詹老師亦積極參與多項校外服務,擔任教育部計畫審查委員暨訪視委員、考試院公務人員升官等命題與閱卷委員、中鋼公司機械設計人員考核委員、台北市產發局計畫委員、新北市國中小科展委員等,也擔任清華大學與海洋大學機械系總整課程評審委員。詹老師參與5個國際會議的委員會,曾任3次國際會議主席,協助27份國際期刊論文審稿,協助科技部進行專題計畫和大專生計畫審查,擔任2場國際研討會Keynote,受邀4場國際研討會進行專題演講共38場。
詹老師將設計方法帶入能源規劃、機械手臂經度提昇與無人運輸載具的設計與規劃,獲得國際競賽獎項。詹老師教學認真,曾榮獲教學傑出獎。在服務方面,校內外共超過100項,勇於承擔多項重要職務並表現出色,協助學校成立台灣第一個跨領域虛擬設計學院,成為台灣高教的學習範本。在教學、研究及服務各方面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升等為教授實至名歸。
 |
█ 李綱老師榮升副教授 。 |
李綱老師榮升副教授
李綱老師於台大機械系任教期間已指導18位碩士學生畢業,以及2位共同指導之溫哥華UBC大學碩士學生畢業和1位UBC博士生畢業。此外,李老師在102至104年期間負責執行工學院帶領之教育部「深耕工業基礎技術-第四分項:全電化都會運輸系統基礎技術計畫」,推動成立了台灣大學跨院之全電化都會運輸系統基礎技術學程,並且完成該分項技術領域之跨校(12校、14院)學分選修、相互承認之合作意願書簽署,目前並持續擔任該學程之委員會委員。李老師亦在台大工學院建立國內學界第一套高轉速車用感應馬達動力系統HiLS測試平台,用於前述學程之相關課程教學與研究,並與機械系多位教授開授5門與電動車、智能車輛等主題相關之新課程,對於充實台大電動車、智能車、馬達動力系統等領域之教學資源有相當顯著之貢獻。
李老師過去5年內主持4件與共同主持12件科技部計畫,總經費128,605,000元,並主持/共同主持學研合作11件、產學合作5件及其他計畫2件,總經費22,667,500元。發表傑出期刊1篇,優良期刊5篇及其他EI期刊5篇,獲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3件,1件歐盟專利申請中與3件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申請中。技術移轉3件,包含與國內自主品牌車廠開發國內第一套高速公路上行駛之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研究成果豐碩,國際與國內會議keynote演講各一次。
李教授過去5年內積極從事校內外各項服務工作,擔任過9項校內職務,包含台大機械系大學甄試入學命題委員會召集人,7項國際及國內研討會之籌備及論文審查委員,9項國際期刊審查委員,校外演講13場,包含擔任2014年APEC
Smart City
Innovation
&
Technology
Cooperation
Forum-Smart
Transportation
session之主講人。李老師在教學、研究及服務方面均有傑出的表現,升等為副教授實至名歸。
 |
█ 楊士進老師榮升副教授 。 |
楊士進老師榮升副教授
楊士進老師擁有德州儀器四年工作經驗,任教後為機械系爭取學校補助經費約150萬,建立大學部重點教學實驗室「應用電子學實驗室」,規劃新的機電學程主軸,開設全新大學部課程:應用電子學(含實驗),其中上課與實驗內容,皆是楊教授規劃設計,藉由實驗實作配合授課,讓機械系學生熟悉基本電子元件設備操作及電路訊號量測,預期使學生朝向未來機械工業的趨勢,電機驅動式機器進行學習。
楊老師亦開設系上研究所控制組必選課程「數位控制」,課堂上所準備的教材,都是根據美國4年業界工作經驗整理而成,並且安排校外專業學者課堂特別授課,強化學生專業知識,此課程在105年共有97位學生修課,教學評鑑值4.62。此外,楊老師也與系上多位老師共同開設實務導向課程「智能動力電動載具」,此課程在105年獲選為台北市無邊界大學教學計畫補助課程,授課主旨討論都會型都市交通運輸的挑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楊老師博士畢業後,已從事6年多馬達驅動相關研究,獲得104年度科技部電力學門新人獎,任教後發表10篇SCI著作(其中7篇為第一作者),在業界工作期間,亦發表5篇皆為第一作者SCI著作加上2件美國專利。此外博士畢業後也獲得2次國際會議論文獎,包含1次First Prize Award。目前正指導8位碩士生和1位博士生,指導學生亦有國際研討會英文口頭報告經驗。
楊老師迄今所發表15篇SCI期刊論文在Google上(含EI等級9篇會議論文)被引用183次,研究成果也曾經被華創車電與美商Ansys受邀參與業界論壇,並被新聞媒體「科技新報」專題報導。楊教授任職後參與11件研究計畫,擔任主持人有7件,包含主持科技部計畫2件,為學校爭取研究經費約1千1百多萬元。從事研究皆與目前政府推廣的高效率馬達驅動有直接相關。楊教授之研究品質高且層面廣,在國內外具有重要性與能見度。
楊老師亦參與多項系內校內服務,包含導師工作委員會、招生委員會等,也多次擔任大學部、碩士、和博士入學甄試和考試委員,並同時參與機械系中華工程教育認證籌備委員,負責機械系教師專長規範認證。
楊老師並參與多項校外服務,如協助舉辦國內研討會2次,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全國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與台灣電力電子研討會審稿委員;協助舉辦國外研討會2次,擔任2016年與2017年IEEE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研討會Topic Chair,負責指派論文審稿者;協助IEEE期刊論文審稿約60篇;受邀進行專題演講9次。楊老師在教學、研究及服務各方面均有傑出的表現,升等為副教授實至名歸。